百货 内容详情
百货业转型发展趋势
 百货 2017-07-13 15:05:51

  截止去年百货行业前四名的市场占有率,即CR4不足20%。而同期美日已达到50%-60%,形成寡头市场。行业过于分散直接影响了企业对供应商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激发非理性竞争,陷入价格战。面对如此现状,百货业转型发展趋势应该如何能呢?

  百货业在2016年出现出了明显的分化。积极改造与调整、适应市场变化的门店,销售额保持了稳步增长。如SKP2016年销售增速已达到23%。而步伐较慢的门店,则继续着两位数的下滑态势。RET睿意德商业地产行业研究中心统计了67家百货门店连续五年的销售额,发现2016年已有43%的门店实现销售额的正增长,相比2015提升12个百分点。

  纵观10家代表型百货门店的销售额,2011年开始呈现增速放缓的态势,2012年随着反腐活动的开始,销售水平急转直下,开始出现下滑现象。2012-2016年期间整体呈现下滑趋势,行业平均复合增长率-2.4%。2013-2015年“下滑”、“负增长”成为普遍现象。2016年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

  百货业转型发展趋势一、多元化发展,布局大零售,增强抗风险能力

  随着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电商等零售渠道的发展,百货公司单一渠道与经营方式的不确定性风险开始凸显。在零售市场侵淫多年的百货经营者,拥有更广泛的品牌资源。百货公司一方面开始在已开业门店内增加餐饮、休闲等体验型业态,适应消费者新的一站式消费理念;另一方面,开始进入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市场,提高抗风险能力。

  百货业转型发展趋势二、提高自营比例,重塑商品经营能力

  百货与购物中心最本质的差别在于经营模式,联营模式下百货与品牌商有着相对紧密的合作。当购物中心利用多业态的协同效应开始侵夺消费市场时,百货业可以强化自身的长板,利用积累多年的良好信誉和分销渠道,与品牌商展开更直接也更深入的合作。加大自营比例,开发自有品牌和独家代理品牌,回归零售本质。在品牌同质化严重的大环境下,为消费者提供好的商品,以形成区别于其他零售渠道的独特优势。

  百货业转型发展趋势三、抛售弱势项目减负,流量价值一次性变现

  零售物业的核心价值是流量,百货公司因起步较早,多位于城市黄金地段,以自建或长期租赁的形式持有线下核心位置的流量入口。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项目或因旧城改造等规划条件的变化,或因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不再适合零售型商业经营。但对其他形式的商业经营,仍然属于主城区稀缺物业资源,具备极高的流量价值。鸡肋项目的流量变现,有助于帮百货公司快速减负,集中优势资源,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落实战略布局。

  百货业转型发展趋势四、在细分领域提供好商品

  从售卖商品到售卖生活方式,是百货店转型的重要方向。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购物渠道的快速更迭,消费者对购物体验的期待越来越高。而这种体验并不单纯是需要看场电影、打场电玩。世界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变得更加扁平,消费者的信息获取速度越来越快,他们已经能在网络的二维世界里找到与自己趣味相投的社群。但回到线下,却又不得不面对在同质化消费场所里的泯然众人化。他们需要好的商品、与个人气质契合的生活方式。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百货相关研究报告
百货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