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3D电视功能使用率不足5%,3D电视平均使用时长每台每天不足30秒,全国3D原创类节目不到1000小时。而从2010年至今,全球上映的3D影片加起来不到200部。以下对3D电视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中国电视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自1983年中央提出“四级办电视”的方针,我国电视台数量不断增长,并于1997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随后,随着“三台合一”等政策的实行,2008起至今,电视台数量进入了不断精简的阶段。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166座。但从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上来讲,一直保持着弱增长。
2017-2022年中国3d电视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表明,2010年也一度被认为是3D电视元年,几乎所有的国内外电视品牌都纷纷上马3D电视,并且形成两大技术流派,分别是快门式3D和偏光式3D,而且打的不亦乐乎,那几年,你家里电视不是3D的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数据也印证了当时3D的热潮,据统计,2011年中国的3D电视出货量约480万台,渗透率约12%,2012年出货量则增至978万台,渗透率达23%。
2012年,中国3D电视消费进入快速普及期,而3D媒体服务在国家“三网融合”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继2012年元旦,我国首个3D电视试验频道成功开播之后,中国电信IPTV网络电视新增的3D频道也于4月正式上线,中国首个3D电视频道可进入潜在的超过1.13亿户家庭。与此同时,中国3D电视机已经迈入快速普及期,C3D联盟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3D电视机的销售将近2000万台,3D显示器、3D手机等3D消费电子产品也加速进入普及。由此可见,未来3D电视市场需求仍将继续提升。
2013年更是3D电视的巅峰,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3年3D电视销量达到惊人的2000万台,但是2014年开始,3D电视就开始迅速陨落,2014年3D电视销售量降至1100万台,而2015年全年的3D电视销售量仅为500万台,每年都以近乎腰斩的速度在下降,2016年初,国际大厂三星、LG等,要么宣布不再安装3D功能,要么就是将3D电视的生产数量减半,行业数据提供商甚至都不再将3D作为电视的一个主要监控类别。而反映到用户家中,就是很多人的3D眼镜从买电视开始就一直放在角落吃灰。
在家观看3D电影或节目,无论是快门式还是偏光式,都需要借助3D眼镜,而大多数3D眼镜的佩戴舒适度都不高,时间长了还会有头晕等不适感。另外,因为电视尺寸的问题,在家观看3D片源很难获得电影院超大屏幕的那种观看体验,屏幕尺寸小了后,3D片源在清晰度、亮度等方面的流失会更加明显,有时效果甚至不如2D,也正因此,在很多家庭中,3D电视都被束之高阁。有些厂家也开发出裸眼3D电视,但终究没有形成规模。
此外,3D内容少也是3D电视如今尴尬处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每年有不少3D制作的电影上映,但仍然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广电虽然开设了3D频道,但节目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看性,可看节目太少,用户时间长了自然也就忘记了3D电视这个功能。
随着LG和索尼宣布将在今年停止生产3D电视,消费市场里将不再有主流电视机厂生产这种产品。三星去年就已经这么做了,理由是公司想专注于智能电视的研发,让电视支持三星SmartThings智能家居平台。还有其他主流电视厂商如Vizio、夏普、TCL更早的做了停产3D电视机的决定。
LG新品开发总监表示,3D能力从来没有被普通家庭消费者普遍接受,人们在选择新电视时,是否支持3D功能并不是一个关键的购买因素,而且3D功能实际使用率不高。我们决定在2017年放弃对3D的支持,以集中我们的新功能。比如HDR,它对大众消费者更具吸引力。索尼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类似的观点,并说基于目前市场趋势做出停止支持3D电视功能的决定。
消费者不支持3D电视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3D内容太贵。网站上一部普通版《自杀小队》蓝光版售价9.99美元、3D版本售价29.99美元,不少美国消费者在论坛里抱怨看到3D电影光碟售价高。而且看3D内容还需要戴专门眼镜,如果家里来客人大家要一起观看,就需要准备多付眼镜,这又是一笔额外的支出。所以到最后,越来越少人买3D电视机,这个产品也就逐渐走向生命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