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车利好不断,先是科技部计划大力推广,并选11个城市示范运行,再是财政部预计四年内投入200多亿元,刺激新能源车的消费和研发。这一切都表明,新能源车离我们越来越近。
未来4年将获200亿补贴
日前,国家财政部经建司司长王保安表示,今后财政部将采取对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直接采取财政补贴措施,并通过税收政策从生产和使用环节对新能源车的发展进行支持。初步预计到2012年,财政部将向
新能源车的推广使用投入200多亿元。
王保安表示,补贴对象是以油电混合动力车为主的新能源车。初期主要向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邮政等率先推广应用节能新能源车的领域进行补贴,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再将补贴范围扩大到所有消费者。补贴的额度由新能源车与同类型传统汽车的差价进行确定。补贴的计算依据由混合程度和燃油经济性第三方评定机构评定,节油效果越好补贴的标准越高。
另外财政部还计划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新能源车生产环节,王保安透露,目前正在研究通过所得税减免、进口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同时还将通过应用汽车消费者税等各种税费政策,引导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将在11个城市进行示范推广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在“十一五”余下两年和“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积极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由于电动汽车大量采用高新技术,在市场导入期的成本明显高于传统汽车,因此,科技部和财政部“计划在前期小规模示范应用的基础上,再选择11个有较好的应用条件、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及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方面有强烈需求的大中型城市,连续3年在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规模达6万辆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此来拉动规模产业化的进程”。
目前中国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株洲等城市开展了小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此前,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长安、奇瑞、一汽、东风、福田等汽车企业联合清华、同济、北理工等单位,提供了自主研发的锂离子电池大客车、25辆混合动力客车、77辆混合动力轿车、20辆燃料电池轿车、3辆燃料电池城市客车、415辆纯电动的场地和应用车,各类新能源汽车共达598辆,组成了奥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车队,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交通区首次实现了汽车温室气体零排放。
新能源车:车市危机中的曙光
在全球汽车企业面临金融危机影响逐步走向下坡路的时刻,一线曙光出现了,这就是新能源车。对全球汽车厂家来说,发展新能源车,不仅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个根本措施,也不是为了赶时髦,更重要的是,现在它似乎成了一个新的投资方向和实力的证明。
自金融危机出现后,各汽车品牌都面临消费者的犹豫和徘徊:如果买车吧,可能会继续降价,无法保值不说,而且油价的变化会增加使用成本。这在金融危机造成大家收入普遍预期下降的情况下,买车的欲望自然会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和证明自己的实力,很多大跨国车企宁愿冒一定的投资风险,也开始把目光和资金投向新能源车领域。
不为别的,只为了向消费者证明,我们有技术有实力有资金,不仅可以造传统汽车,也可以造未来将使用的新能源车。因为,稳定自己客户群体的消费信心,是根本和关键。这就如同股市,如果没有题材,大家不会把目光转向你,但只要是个题材,自然会有人跟风。更何况,自巴菲特入股比亚迪之后,新能源成了当前车企最好的一个炒作题材,虽然大家都知道,新能源车大面积投入使用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谁都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
附:国内车企最新动向
上汽:斥资20亿研发新能源车
11月25日,上海汽车(600104.SH)发布公告称,与控股股东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拟投资设立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以开发能够替代或逐步替代传统内燃机技术的油电和纯电驱动技术。新公司注册资本为6亿元人民币,其中上海汽车出资0.6亿元人民币,持有10%的股份。项目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总投资与注册资本的差额部分将由上汽集团通过委托贷款等方式解决。上述公告继续显示了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正在加大研发步伐。
比亚迪:电动车F3DM获准批量生产及销售
11月24日,从工信部获悉,在其179号新车目录中,出现了比亚迪双模电动车的身影,这意味着比亚迪电动车F3DM获准批量生产及销售。根据工信部的目录,F3DM允许在国内14个城市销售,分别为深圳市、西安市、北京市、上海市、青岛市、厦门市、广州市、杭州市、南京市、成都市、长沙市、济南市、天津市和武汉市。
长安:首批奔奔电动车出口
11月5日,长安汽车集团宣布,已与加拿大绿色电池生产商ELECTROVAYA签署了电动汽车合作协议,未来将把长安环保电动车出口到加拿大。据悉,首批30辆长安奔奔电动汽车将于年底前投放加拿大市场,这是长安新能源汽车首次进入发达国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