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与浚县的界河淇河因长时间干旱断流,野草茂盛生长,河道变成了草海。
持续多日、覆盖河南、陕西、内蒙古、山西等12个省区、受灾面积达5800万亩的旱情正迅速蔓延,旱情使水库、河道干涸,人畜饮水困难。“有收无收在于水”,当前旱情或将对我国秋粮丰产产生影响。局地秋粮作物或面临绝收局面。
近段时间,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很多地区缺乏有效降雨,加剧了土壤水分的蒸发。高温少雨天气造成土壤失墒加快,作物蒸腾量加大,令旱情迅速发展。
今年旱情主要集中在河南平顶山、洛阳、漯河、许昌、焦作,河北廊坊、沧州、保定、唐山,陕西渭南等地,其中河南为本次旱灾的重灾区,受灾面积逼近全国受灾面积的一半。
据农业部、国家防总及气象局了解到,今年我国旱情呈现出范围广、高温干旱叠加、重旱区域集中等五大特点。
农业部数据显示,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甘肃等12个省区目前均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发生范围广。截至目前,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5868万亩,其中严重受旱1458万亩。
此外,抗旱水源严重短缺。河南等地一些农村出现了农田减收甚至绝收的风险。根据河南省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过去十天来,河南受旱面积正以每天160万亩的速度递增,这些受旱面积中,四分之一为重旱面积——这些田地即便迎来充裕降雨,也基本属于绝收状态。
对于旱情对农情的影响,国家防总的信息披露,目前旱区有841万亩农作物因重旱减产,有56万亩干枯绝收,对农业生产已造成一定影响。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农业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从总体看,全年旱情不及往年,并且非灾地区的作物长势较好,如果应对得当,整体来看全年秋粮依然丰收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