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立秋已过,天气逐渐转凉。今年的药市淡季并不寂寞,不少药材产新前后仍在上窜下跳,如:覆盆子、浙贝、元胡、川芎、猫爪草、僵蚕、车前子、槐米、白芷等。这些品种产新价落反弹贯穿整个淡季,使得平静的药市不断泛起浪花。
而
板蓝根、水半夏、毛知母、紫菀、天冬、广山药、辽五味、山萸肉等药材,已经很难跌落到较低价位。虽然以上品种有的生产开始调减,但是,由于积压的陈货尚丰,短期内仍看不到大的商机。三七、太子参、党参仍居高价,多数药商只有仰望,后市上扬乏力。
白芍,去年此时白芍新货已大量上市,今年则迟迟不见新货露面。无论白芍产新提前或推迟,今年新货产量不大已没有争议。而这能否扭转持续低迷的行情?虽然目前白芍行情表现让许多药商失望,但是,更多的商家对白芍的关注度依然不减,在犹豫中观望,等待。
白芷,今年亳州产区白芷产新价落以及单产减产引起多商关注,并且短期内行情表现较活跃,使得其价格止落反弹。其实,商家买货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价格低。至于今年白芷新货产量有多大,多数购货商并不去考虑。不过,最终决定价格高低的还是供求关系。随着白芷产新结束,购货者恐又将为销售而犯愁。
白胡椒,尽管今年国内产量增加,但是,由于经营户手中库存薄弱,以致身处销售淡季价格依然坚挺在57元上下。随着销售用季的来临,其价格或许还会有新的突破。
业内人士表示,只要经得住淡季考验的药材,今后掉价的几率就不大。虽然短期内有部分药材还有下滑趋势,但大跳水的行情已越来越少,有货者不必再恐慌。随着销售用季的来临,整体药市行情有望逐渐向好,低迷情绪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