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车更应个性化
谈到专用车生产,“专用车应该通过生产和服务体现出个性化的特征,面对客户可以根据不同的改装要求设计生产,各环节都更灵活,也能激发企业的创新力。”
这也说明我国专用车企业的个性化、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一位专用车经销商告诉记者,涉足专用车生产的整车企业不可能将生产进行细分,这样就不利于产品的调整。“整车厂生产的底盘是通货,生产专用车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装,才能实现生产的专业化。但如果让整车厂扮演专用车生产者的角色,实现专业化相对困难。但这也许并不是它们关注的重点,它们只想通过覆盖专用车生产控制终端市场,提高市场份额。”
因为整车与专用车可以说是不同的行业,生产销售体系也不一样。“从生产体系上,目前整车企业的专业车厂是其生产体系的补充,并不能在产品研发上带来突破。”方浩还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饭店里的鱼养得再好,但不可能比养鱼专业户更专业。
专用车企独立生产的优点之一,是能体现面向市场时的灵活性和面向客户时的个性。作为从整车厂到用户的中间环节,专业车厂一方面可以利用整车厂建立其产品网络,掌握大部分底盘产品的信息;另一方面能及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针对性生产。只要专用车企进一步提高技术团队、销售团队、售后服务的水平,在市场上还是比整车厂更有竞争力。
我国专用车生产的技术并不比国外差很多,只要做好产品,保证产品质量,就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专用车企得独立
在国外,整车厂与专用车厂大多是分开经营,整车厂提供底盘,专用车厂进行改装。但在国内,很多整车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把专用车生产归为自家门下。在谭秀卿看来,这并不利于专用车行业的长远发展,做强自己、独立生产和发展,才是专用车企业的最好出路。
某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专用车领域暴露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环境下出现的正常现象,整车厂涉足专用车生产与专用车企业独立生产也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是我国专用车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过程。整车厂的技术相对标准,可以按照自己的模式进行规模化生产;独立的专用车企在面向市场和整车厂时比较灵活,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设计与改装。
戴定一也指出,对于目前整车厂越来越重视自建专用车体系,独立专用车厂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只要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整合,从技术上把关确保改装和生产的质量,专用车厂无须惧怕整车厂的大面积覆盖。国外专用车厂比较灵活,直接面向客户,都是独立生产,这值得借鉴。”他还告诉记者,独立专用车厂对市场需求的满足,既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落后,超前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比较大的风险,落后则会被其他厂商抢占市场,影响发展。
此外,几位业内专家也认为,与国外的专业车生产模式相比,中国突破不了国外模式,也没必要效仿。
跨国合作冲击不大
跨国合作并不会对我国现有的专用车体系产生影响。甚至有人指出,只要专用车企业注重自身建设,根据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就能在国内巨大的专用车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地。
专用车领域的跨国合作在国内只是个例,并不能代表行业的发展方向,也不能就此说我国专用车的生产加速向高端化、标准化迈进。“目前,我国生产的半挂车基本能满足使用需求,性能也没问题。东风有限的跨国合作在国内市场环境下的影响并不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也认为,国际合作谋求的技术进步对目前的专用车发展意义并不大。此外,内蒙古北方巴里巴工程专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浩向记者表示,国内专用车市场很大,这种跨国合作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不大。方浩还介绍道,我国专用车销售地域性强,各生产企业大多只关注其周边地区的市场特点,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市场覆盖面和辐射区域也有区域性。
跨国合作在我国专用车领域鲜有出现,究其不能造成冲击的原因,市场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对比国内外专用车行业,市场环境与使用环境差别都很大。以自卸车为例,国内工地环境与国外截然不同,在底盘设计上就存在一些不同。此外,国外物流业相对发达,道路上跑的都是大型物流运输车,这在国内还难以实现。而在市政用车和特种车上,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也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体现的是国内外市场环境和使用环境的差别,靠合资、引进技术并不一定能“立竿见影”有成效,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国内专用车企业更注重生产成本,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戴定一则从物流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市场定位与导向是专用车企业需要考虑的最主要因素。而对于半挂车来说,在国内的大环境下,市场的发展并非是由技术领先带来的,而是要瞄准市场进行整合,最重要的是提高产品供需的匹配程度。
此外,目前国内专用车市场的恶性竞争也很明显,这让很多专用车企业被迫将重心放在销售环节。因此,通过跨国合作的方式虽然能帮助我国企业得到技术层面的进步,但从生产现状来看,其影响不及价格因素。方浩告诉记者:“现在专用车经销商都在压价,底盘本身利润不大,价格波动比较小,但是专用车价格总体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5%,不降价不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