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医药其它 资讯详情
国内药企扩张加速,哈药命运将如何
 药企 2010-01-02 17:16:00

    作为黑龙江省的医药行业龙头企业,哈药集团在这块黑土地上拥有绝对话语权。数据显示,在哈尔滨当地,哈药集团的药品纯销(直接将药品销售给医院)、批发、零售业务,分别约占总市场份额的80%、66%、76%。2009年,哈药集团营业收入达156亿元人民币,一家企业的经济总量就占了黑龙江省医药全产业的70%以上。

    但是,时间进入2010年,哈药集团似乎遭遇到来自行业大环境的困扰。

    2010年7月底,北药集团被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医药重组。重组后,华润医药一举超越新上药集团,成为仅次于国药集团的中国第二大医药集团。

    面对行业巨变和三大巨头的扩张态势,虽然承认“对手的迅速扩张当然会给哈药集团带来一定压力”,但郝伟哲向记者语气坚决地表示:“(任何一家国内医药企业)要想收购哈药集团,绝不是一两年内可能做到的事。”
 
    央企的整合大戏已经落幕,而地方医药集团的重组之路还未正式开启。虽然太极系、华立系、广药系等地方药企龙头都有明确的整合预期,但却迟迟未有实质动作。

    对于并购整合,郝伟哲的态度也是慎之又慎:“兼并重组,不能让企业'背包袱’,而要尽量'捡便宜’,绝不能为了达到规模而'西瓜芝麻一起捡,核桃栗子一起数’。收购企业一定要考虑资产的安全性。业内因为包袱背得太多反被压垮的例子不是没有。”

    郝伟哲之所以说出这番话,正是因为此前哈药集团自身也经历过“包袱”重重的阶段:“我们以前做过装饰广告、做过娱乐,甚至做过红酒……看着人家挣钱了,也深一脚浅一脚地进去。但再好的行业里,也照样有赔钱的公司。毕竟,我们不是千手观音,什么都能做。”

    被重组的北药集团与哈药集团有着颇多相似之处:同为医药行业企业、同为地方国企、同样是地方行业龙头、同样出身名门,身份显赫——北药集团旗下除了双鹤药业、万东医疗两家上市公司外,还拥有诸如紫竹药业、赛科医药以及安徽华源、昆山医药、新西北双鹤等知名度很高的企业。

    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不得不让人心生联想:哈药集团是否会遭遇与北药相同的命运?更况且,北药被收购前,年收入已达269亿。如此成绩都难逃被并购重组的命运,哈药面对的未来更显扑朔迷离。

    面对业界疑惑,哈药集团董事长郝伟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现得相当乐观:“我完全不担心。哈药集团与北药的不同在于,哈药集团旗下各个企业之间攥得很紧,集团的整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继成功重组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后,国药集团于2010年4月吞下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以650亿元年销售额稳居中国医药行业榜首。而之前的2月,新上药集团重组方案获批,整合了上海医药、上实医药、中西药业三家上市公司的新上药集团成为行业榜眼。7月底,华润集团正式重组北药,并以337亿元年收入超越原榜眼新上药,排名行业第二。自此,三大医药央企的座次重新排定,中国医药市场格局基本划分完毕。

    “将来中国医药市场的组成将是'几大央企+地方国有医药集团+优秀的民营企业’。”曾在中信建投担任医药行业分析师的周鸣杰表示。

    那么,三分天下后,三家巨头紧接着的动作是否会是“收编地方武装”?显然,巨头们并不掩饰自己的野心。新上药曾态度明确地表示,其目标就是超越国药——对于已经在华东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新上药来说,要超越国药,布局全国是必然的选择。而华润医药也在觊觎全国,一直以来,“在全国各地寻找地头蛇并购”是其惯用的手法。

    好在,后来哈药集团抵制住了诸多诱惑,专心只做老本行。回想起那段历史,郝伟哲感慨道:“最近这5年来,哈药集团能保持高速发展,连续在医药工业榜中排名第一,最重要的就是不犯错,不折腾。”
 
    外资股东给哈药集团带来的不仅是公司制度方面的改变,据郝伟哲介绍,目前集团财务总监也是外资方面安排的人选,“在财务管理、资金使用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根据官方资料,哈药集团财务总监伍贻中是美籍华人,曾在中美史克、葛兰素史克中国处方药部、诺华制药中国处方药部担任过财务总监职位。

    哈药集团的“统一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团统一的“现金池”,“所有分公司的资金由集团统一持有、统一管理,如果要贷款,也都由集团出面,统一从一家银行贷款,这样谈判起来比较有利”;二是原材料统一采购;三是集团成立自己的广告公司,对旗下各公司的产品广告统一招标。

    统一化管理实行几年来,效果良好,“集团整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在外资股东计划推行这些措施之初,哈药集团管理层的第一反应是“难度太大,很难实行”。尤其是“现金池”的模式,“现金池里的资金不是小数,有好几十个亿。虽然我们心里知道这种方式是好的,但要一下子把原先分散的权力集中起来,会带来很多矛盾。”郝伟哲说道:“不过现在适应了,也真正感受到这种模式的好处了。”

    哈药集团的公司制度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肯定。周鸣杰对哈药集团的评价是:“集团内部机制理得很顺,没有大多数老国企的通病。”柏青医药营销机构董事长陈奇锐也表示: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哈药集团是非常成功的一家。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药企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