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并专门用一节具体部署农村信息化工作内容,这已经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4年强调农村信息化问题。在文件关于农村信息化的具体表述中,要求今年着力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采用多种模式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办法,整合资源共建平台。联系不久前农业部制定发布的《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中强调要优化配置农村信息资源,建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投融资机制,以及信息产业部刚刚宣布的2008年实现全国95%以上乡镇开通宽带的村通目标,这些信息透露出今年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方向。专家指出,宽带应用、公共服务、融合推进,将成为2008年农村信息化的三大热点。
宽带应用大路通车建用并举
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一年,特别是农村信息网络建设覆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网民数量达到5262万,年增长率已达到127.7%,远高于城镇网民38.2%的增长率。如今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成为农民创造收益的有效手段。今年1月7日信息产业部发布报告称,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行政村通电话比重达99.5%,在互联网方面,97%以上的乡镇具备接入条件,全国92%的乡镇开通了宽带,村村通电话工程2007年各项任务已全部完成。近日从信息产业部了解到,信息产业部2008年村通工程发展目标已经确立,年内计划为约2.4万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开通电话,力争年底全国自然村“村通率”提高1个百分点,为全国95%以上的乡镇开通宽带,其中东、中部省份实现所有乡镇通宽带。众多专家指出,2008年我国农村信息化将迎来宽带年。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指出,目前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还面临着双重任务:第一,要进一步推进技术普及,虽然我国农村在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较之国外在技术普及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要在传统技术普及基础上,研发新技术和业务,采用先进技术,跨越式发展;第二,要加大力度促进应用普及,在未来,信息化不仅仅是简单的电话业务,而是要与农业本身如生产、经营、流通等业务结合,推进多方面的具体应用,不能让技术成为脱离业务应用的摆设。因此,农村宽带“建用并举”、从铺路到通车将成为主要趋势。
据了解,今年信息产业部将进一步加大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应用力度,推动村通工程由“以建为主”到“建用并举”的转变,促进农村通信发展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将狠抓应用和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平台,加快推广涉农业务,加强农村特色信息内容和适用技术的开发应用。年内力争在所有本地网开通针对农民的短信、互联网、电子邮箱、语音热线等经济实用的信息服务。将积极会同各级政府和有关涉农单位,开发针对农村、贴近农民的信息内容,提供形式多样的特色信息业务应用。
村村通宽带可以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铺上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但同时也应认识到,村村通宽带只是农村信息化的基础,村村“用”宽带才是实现农村信息化的关键。通宽带如果是“铺路”,那用宽带就好比“通车”。“铺路”仅仅是开始,接下来还要做好“通车”工作。从村村通宽带到村村用宽带,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如何开拓农村市场,根据农村、农业、农民的特点和需要开发出具有吸引力的业务,向农村市场提供真正需要的信息服务,促进农村信息化,是各方面的网络、服务提供商特别是电信运营商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公共服务政府主导提升质量
刚刚发布的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一章中专门用一节强调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要求“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在全国推广资费优惠的农业公益性服务电话。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可见,更加深入地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内容质量,已经成为今年国家重点推进的方向。
农村信息化专家李广乾指出,公共服务将成为今年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首先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望纳入各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使信息化建设获得充分的组织、资金和人才保障。其基本内容既包括面向农村地区的主干网络建设和接入网络建设,也包括直接在行政村和自然村建立为村民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服务场所(农村信息服务站等),如成都市温江区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将信息服务场所与医务所、邮政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建设、规范管理。其次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度将提高,那些能帮助提高当地农产品竞争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信息化应用与服务将增多,基层政府的为民服务项目将更多地放到农村的信息网络上。第三是随着各个部门对农民信息化应用的基本技能培训大规模开展,想用、会用、愿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农民将增多,他们将通过信息化尝到更多的“甜头”。第四是将有更多实实在在的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村信息化的工作,比如为农村地区的计算机购置、网络资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制定专门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基层组织积极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
农村公共服务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大,农民工信息服务正在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日,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披露,采用网络形式“上网找工作”的农民工由2006年的7.9%增加至2007年的9.9%,而通过“职业中介机构”找工作的农民工从18.7%降至10.1%。这说明,信息化已逐渐延伸至农民工这一群体,但相比于农民工的庞大数量,这一数字也让我们感到信息化的任重道远。据调查发现,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子女教育、生活文化、土地流转及政治参与是当前农民工面临的八大难题,而信息化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推进农民工信息化,既需要政府主导,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撑,特别是政府部门,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融合推进社会参与模式多样
不久前农业部制定发布了《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该文件特别指出,要创新投入机制与运营机制,建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信息化投融资机制,建立农业与涉农部门之间、系统上下之间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建立与电信运营、IT企业、民间组织、农民之间的密切协作机制,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可以发现,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采用多种模式形成融合推进的机制,将成为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农村信息化着力探索的方向。
调查发现,以电信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已经开始不断参与到农村信息化进程中。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等电信运营企业和IT企业等纷纷看好农村信息化事业,采取多种模式多种形式进入其中,开展信息服务,拓展市场空间。据了解,农业部将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商在全国层面上开展战略合作。目前,中国移动正在积极与农业部信息中心洽谈手机短信服务方面的合作,联想集团正在与农业部信息中心洽谈共建中国农业信息网上的“电脑乡村”。前一时期,中国移动与浙江农业厅合作共建了“农民信箱”,与重庆市供销合作社一起搭建了“农信通”信息服务平台,其省、地、县域公司与所在地涉农部门也实现了合作。中国网通吉林公司与吉林省农委有关单位合作,开通了“12316”农村信息服务热线。中国电信也在积极采取行动。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日前指出,有很多企业纷纷组建信息平台,以此开展网上服务、购物和电子商务等经营活动。如中华粮网、新农门网、黑土地农村信息连锁互动网、海峡农业网、夏溪花木网、汇林信息(中华名优土特产网)、中国大蒜网、中国枣网、中国西瓜网等一批网站兴起。杭州新农门网以亿万农民工为信息服务对象,是风险投资、股份制合作制性质。中华粮网的支撑单位是一个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控股的股份制公司,主要实行托市小麦、稻谷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福建厦门的海峡农业网由台湾、大陆两家社团组织和一家民营公司所共建。社会各领域力量在日趋市场化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下,逐渐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责任编辑:朱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