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尿素市场正处于产能扩张与需求调整的关键期,供应端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与库存高企形成压力,而需求端储备性消费与出口配额形成支撑,叠加原料成本波动影响,尿素市场呈现出复杂的博弈态势,价格在多空因素作用下维持区间震荡。以下是2025年尿素市场分析。
2024年全球车用尿素市场销售额达到了55.87亿美元,《2025-2030年中国尿素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预计2031年将达到79.8亿美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为5.3%。
产能扩张进入高峰期。2025年国内尿素新增产能预计超450万吨,总产能有望突破8500万吨,有效产能升高至7900万吨以上,截至11月已投产尿素产能达630万吨。全球层面,2025年新增产能约850万吨,总产能预计增长 821万吨至2.43亿吨,主要增量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
产量维持高位运行。国内尿素日产量长期维持在19万吨以上,最高接近21万吨,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日产量为 19.8万吨;2025年 1—9月全国尿素产量为5318万吨,同比增加431万吨,增幅8.1%,一季度产量已达1762.4万吨,同比增长7.2%。
库存压力创历史新高。行业库存持续处于历史高位,多数时间维持在100万吨以上,最高达到170万吨,10 月5日全国尿素库存145.98万吨,环比节前增长12.98%,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翻番,11月部分时点库存已达 148 万吨。
受能源成本差异驱动,中东地区依托廉价天然气建立的产能具有显著成本优势,从尿素行业产业链来看,上游涉及的原材料为煤炭、天然气和焦炉气等;产业链中游为尿素的生产;产业链下游为尿素的应用领域,包括农业、工业和化妆品行业等。
农业与工业刚需转弱。农业用肥进入淡季,秋季用肥结束后刚需逐步转弱,虽粮食意向种植面积约 17.9 亿亩,预测产量达 7.09 亿吨,农业需求预计增长 3%-4%,但受粮食价格低迷影响,农户购肥意愿受限。工业领域更显疲软,三聚氰胺开工率仅在 50% 左右,板材行业开工率偏弱,2025 年板材需求量较 2024 年再降 10% 左右。
储备性需求成重要支撑。国内淡储需求陆续启动,预计需求量超过 400 万吨,承储企业需在 2026 年 3 月前完成采购;复合肥企业为筹备冬储肥生产开展原料储备,开工率将逐步提升;东北市场季节性淡储形成补充,推动储备性需求保持增长态势。
需求增速滞后于供应。2025 年 11-12 月需求端表观消费量预计 1139 万吨,同比增 7%,但同期供应端产量达 1177 万吨,同比增 8.2%,若供应增速维持年初 11%,过剩量将扩大至 69 万吨;未来两年整体需求增速预计维持在 3% 左右,显著低于 5% 左右的产量年均增速。
出口配额有序释放。2025 年中国尿素出口实行配额制,7 月至 11 月已累计发布四轮配额,总量接近 500 万吨,第四批配额数量为 40 万吨。截至 11 月,尿素出口总量达 281 万吨,同比增加 256 万吨,全年出口上限为 425 万吨,剩余配额约 144 万吨,第四批至第五批配额合计 120-130 万吨。
出口对去库作用有限。尽管出口量同比增长显著,但当前库存高企态势难以快速扭转,若后续配额全部兑现,未来两个月可去库约 50 万吨,单月去库 25 万吨难以扭转累库态势。
出口市场结构分散化。传统主要出口市场印度的依赖度下降,其年度进口量从 2020 年的千万吨级降至 600 万吨,中国尿素出口流向转向中东、东南亚等市场,虽缓解单一市场风险,但也削弱了印标对短期价格的刺激作用。
原料成本持续攀升。国庆假期过后,港口 5500 大卡动力煤价格从节前的 700 元 / 吨上涨至 850 元 / 吨,其他煤种价格同步上涨,直接推升尿素生产成本,进入取暖季煤炭价格仍将保持坚挺。
企业生产陷入亏损。产能占比 20% 的固定床制尿素生产利润为 - 210 元 / 吨,占比 22.85% 的天然气制尿素生产利润为 - 167 元 / 吨,行业亏损导致装置检修概率提升。
价格呈现区间震荡特征。尿素期价在 1600~1700 元 / 吨区间内反复波动,主力合约曾最高涨至 1679 元 / 吨,后期随利多情绪消化回落;预计 2025 年国内尿素价格中枢在 1550-1850 元 / 吨,呈现 “先抑后扬再下行” 态势,年底面临下行压力。
2025年尿素市场是供需、政策与成本的多重博弈。供应端新增产能释放与库存高企构成核心压力,全年产量增速高于需求增速,供大于求格局难以根本扭转;需求端储备性消费与出口配额形成阶段性支撑,原料煤炭价格上涨则强化成本底线。短期来看,气头企业检修带来的供应减量与储备需求启动将维持市场震荡,中长期则需关注产能消化进度与需求复苏节奏,行业整体仍将在调整中寻找新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