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长沙县教育改革成效显著,以数据驱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县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引领,通过持续加大投入、深化综合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全县教育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布局优化等核心指标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教育生态体系。

长沙县将教育作为财政保障重点,近3年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10.73亿元,其中新建、改扩建学校19所,公办幼儿园34所,实现教育资源与城市化进程同步升级。为强化人才支撑,长沙县实施“教育人才引进培育计划”,5年投入1.17亿元专项经费,精准引进全国名优校长、教师11人,选调招聘优秀教师及高校毕业生近1500人,并累计培训教师5.6万余人次。通过建立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确保教师人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水平,农村教师还享受每月200~500元的乡镇工作补贴及150~300元的人才津贴,全县万余名教师实现安居乐业。
长沙县以教育督导、集团化办学、评价体系改革为抓手,构建教育治理新格局。2023年全县组建8个义务教育集团,覆盖74所学校完成校名规范,引进3所省内优质高中托管县域高中,推动教育品质融城发展。创新实施“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选聘38名专职督学,强化镇街履行教育职责的监督考核,确保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同时,制定《高中教育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义务教育集团办学评价方案》,通过分学期视导与“生本”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审、绩效奖励等挂钩,持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长沙县统筹推进学校布局优化,实现新建住宅小区与学校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引进19个省内优质教育品牌,培育本土品牌9个,建成8个教育强镇。全县现有省市文明校园43所、绿色学校102所、市级“未来学校创建校”9所,形成“品质型好学校”集群。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头雁工程”引进和培育名优校长24人,拥有省级名校长5人、市级名校长6人,2人入选省“名师名校长计划”。同时,构建班主任“青蓝工程”与三级德育教研联动机制,选树“扎根型好班主任”及“十佳班主任”,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长沙县以“五育融合”为目标,打造“行走的团徽”“耕耘吧!少年”等劳动教育品牌,推进体艺“2+1”活动,建成28所劳动教育试点校、41个校外实践基地。3年来,全县学生获省级以上艺体科技竞赛奖励4000人次,1名学子获全国奥赛一等奖,5名学子在科技和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中获奖。通过实施“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累计获评省市“三好学生”468人、优秀学生干部165人、新时代好少年19人,彰显“成长型好学生”培养成效。
长沙县通过系统性教育综合改革,实现了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的根本性转变。教育投入的持续加码、人才战略的精准实施、治理模式的创新突破以及五育融合的实践深化,共同构筑起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未来,长沙县将继续以“五好”工程为引领,深化教育公平与优质均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