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深秋时节,我国苹果主产区迎来丰收季。在山东、陕西等传统产区受极端气候影响产量下降的背景下,甘肃省平凉市凭借独特的自然条件与产业优势,以亩均收入超万元的亮眼表现,在2025年苹果市场竞争中持续领跑。数据显示,平凉苹果地头收购价连续19年保持全国最高水平,2025年预计产量达270万吨,产值突破160亿元,出口量同比增长21%,展现出"黄金生产带"的强劲发展韧性。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苹果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平凉苹果在2025年收购季延续强势表现,一级果均价达每公斤11.2元,较全国均价高出30%。这一成绩源于多重因素叠加:首先,全国苹果种植面积较2023年缩减5.8%,优质果源供应趋紧;其次,山东、陕西等产区受冰雹灾害影响减产15%-20%,进一步推高市场对西北优质苹果的需求。静宁县作为核心产区,凭借标准化种植与品牌溢价,地头收购价较去年同期上涨0.2-0.3元/公斤,形成"优果优价"的市场定价机制。
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苹果总产量预计为4360万吨,较2024年下降3%。其中,平凉市以270万吨的产量占据全省45%的份额,成为甘肃苹果产业的"压舱石"。在出口方面,平凉苹果已进入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出口量突破2.66万吨,创汇2.55亿元,较2024年增长18%,品牌价值达181亿元。
平凉苹果的持续竞争力建立在科技创新与自然禀赋的双重优势之上。北纬35°的黄金纬度赋予其昼夜温差达15℃的独特生长环境,配合疏松深厚的富硒土壤,造就了果肉硬度7.8kg/cm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6%的优质指标。通过推广矮砧密植、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果园管理效率提升40%,化肥使用量减少35%。
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入生产环节: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采集12项生长数据,无人机运输实现田间运输效率提升5倍,智能分选线可识别162种果品特征。这些技术应用使平凉苹果优果率突破85%,达到国际高端市场准入标准。2025年,全市建成20万亩智慧果园示范基地,果品贮藏能力达126万吨,支撑产业向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平凉苹果产业正从单一种植向"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延伸。3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构建起覆盖果汁、果醋、果酒等10类产品的深加工体系,年转化能力达16.5万吨,带动亩均增收2000元。在销售端,通过建设11个海外仓和300家品牌旗舰店,形成"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营销网络。2025年,静宁苹果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8%,新加坡等海外市场增速达25%。
品牌价值持续攀升,"静宁苹果"以181亿元的品牌估值位居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前十,成为唯一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的甘肃农产品。通过发布中国(静宁)苹果价格指数,平凉市掌握了西北苹果市场的定价话语权,2025年价格指数波动幅度较2024年收窄12%,市场稳定性显著增强。
来看,平凉苹果产业在2025年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巩固品质根基,依托全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借助品牌战略开拓全球市场,该产业正从传统种植向现代精品农业转型。在2026销售季,随着30万亩新果园进入丰产期,平凉苹果有望实现产量突破300万吨,带动农民人均果业收入超1.2万元,持续为黄土高原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这一发展轨迹不仅印证了"黄金生产带"的产业价值,更为全国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