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作为山东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标杆县,博兴县通过系统性创新突破传统救助模式,在民生保障领域构建起“物质+服务”双轨体系。2025年数据显示,全县已形成覆盖1.6万人次的精准化服务体系,并依托本地重点企业资源建立了可持续的服务网络,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体在医疗、就业和养老等领域的核心需求。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服务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博兴县聚焦1740名特困人群的健康保障需求,联合当地医疗机构及智慧养老服务商,构建“入院评估—定制方案—康复回访”的全周期服务体系。通过引入智能监护设备和专业护理团队,实现住院期间生活照料覆盖率100%,服务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重点企业如本地医养结合机构累计投入超2300万元,开发适老化医疗器具与远程诊疗系统,使特困群体术后康复效率提升40%。
针对困难群众发展需求,博兴县通过公益岗安置、定向培训等服务模式激发内生动力。2025年全县设置城乡公益岗位累计190个,带动人均月增收达1800元;“技术赋能·筑梦未来”项目联合本地制造企业开展定制化技能培训,已帮助876名低收入者获得职业资格认证。重点企业通过设立专项用工通道,为参训人员提供50%以上的岗位优先录用权。
在公益基金会支持下,“乐安晚晴”项目覆盖村居由4个扩展至21个,服务内容从基础助餐延伸到心理疏导、代际教育等个性化领域。截至2025年10月,累计开展服务超1.6万人次,并衍生出50个养老护理员岗位,带动农村妇女本地就业率达93%。重点企业通过“时间银行”平台将志愿服务纳入信用体系,形成“服务供给—技能提升—反哺社区”的良性循环。
依托大数据比对和实地调研,博兴县完成5046名低收入人口的需求分析,梳理出涵盖健康、教育等3类12条需求清单。重点企业参与开发的智能预警系统实现致困风险实时识别,2025年累计为525人提供定制化帮扶方案。同时整合医疗、教育等六大领域23个服务项目,构建“救助矩阵”响应体系,全年累计服务4000余人次,应急响应效率提升65%。
博兴县的社会救助改革通过系统性服务创新,在民生保障中实现了从“保生存”到“促发展”的跨越。数据显示,重点企业深度参与的27个核心项目已成为服务网络的重要支撑点,其技术投入与资源联动使政策落地效能提升显著。未来将持续优化“需求—供给—反馈”闭环机制,推动社会救助向更高质量的服务型保障体系升级。(数据来源:博兴县民政局2025年10月统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