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自2024年起,中国对超硬材料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持续收紧。随着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这一政策调整不仅重塑了国际竞争格局,也推动国内重点企业在技术攻坚和功能化应用领域快速布局。本文结合最新行业动态与数据,解析超硬材料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超硬材料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2024年8月15日及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联合海关总署连续发布两轮出口管制政策,将管控对象从设备和技术扩展至终端材料制品。具体包括:
中信证券分析指出,此轮管制直接影响海外下游客户供应链,并倒逼国内企业加速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以来,超硬材料重点企业的研发投入同比提升35%,部分头部企业已启动技术替代方案。
作为“工业牙齿”,超硬材料凭借超高硬度和热导率,在航空航天、半导体、光伏等领域不可替代。例如,金刚石单晶被用于光伏硅片切割,其线锯效率直接影响全球30%以上多晶硅产能;功能性金刚石热沉片更是下一代高功率芯片散热的关键材料。
政策收紧背景下,行业竞争焦点转向技术壁垒更高的功能化应用:
尽管出口管制带来短期压力,但头部企业在功能性金刚石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积极。数据显示,2024年7月以来,6家重点企业获融资净买入超7.8亿元,其中沃尔德、国机精工分别以4.13亿和2.72亿净流入居首,反映资金对技术攻坚的持续信心。
2025年中国超硬材料行业正经历从“管制驱动”向“创新引领”的转型。出口政策强化了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的紧迫性,而重点企业在功能金刚石领域的突破,不仅巩固了全球供应链地位,更打开了半导体、新能源等千亿级市场空间。未来三年,技术迭代与国际标准制定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