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中国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及《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将储能技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储能电池装机规模预计突破15GW,同比增长超70%,政策与市场共振下,碳酸锂作为锂电池核心原料迎来结构性机遇。本文通过解析行业数据及产业链动态,揭示储能需求扩张对碳酸锂市场的深远影响。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储能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政策端持续加码为储能产业注入强心剂。《行动方案》提出至2026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7%,锂电池领域营收增长目标明确指向储能与动力电池双轮驱动。据行业测算,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需求量将突破300GWh,较上年增长超40%;到2026年,这一数字有望再提升至450-500GWh,对应碳酸锂需求增量约18万吨/年。政策同时强调"破除低价竞争""优化产能布局",推动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当前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特征:2025年三季度锂价经历剧烈震荡,单月波动幅度超30%。需求端数据显示,8月份碳酸锂消费量环比增长7.2%,其中储能领域贡献率达41%,动力领域占比39%。行业分析师指出,四季度传统旺季叠加海外订单回暖,企业开工率有望提升至85%以上,但需警惕产能过剩风险——截至2025年中,国内碳酸锂有效产能已达120万吨/年,而实际需求仅约60万吨/年。
《行动方案》将全固态电池研发列为重点攻关方向,预计2025-2026年国内相关项目投资超500亿元。技术突破直接关联储能系统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提升: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电芯循环寿命可延长至8000次以上,能量密度突破350Wh/kg。这将重塑碳酸锂需求结构——高镍正极材料占比预计从2024年的35%升至2026年60%,推动上游企业加速技术改造。值得注意的是,头部企业已启动海外矿产布局,2025年全球锂资源保障能力提升15个百分点。
政策鼓励"深化锂电池领域国际合作"背景下,预计2026年中国储能系统出口额将突破80亿美元。但需关注贸易壁垒升级风险: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已覆盖电池产品,东南亚国家联盟提出本地化生产比例要求。行业数据显示,具备海外建厂能力的企业成本优势扩大15%-20%,而依赖传统贸易模式的厂商利润率压缩至3%以下。
综合产业链动态分析,四季度锂价或呈现"V型反弹"走势。供给端看,南美盐湖项目投产延迟导致Q4全球供应缺口扩大至2.5万吨;需求侧储能招标量环比增长35%,动力电池排产计划维持高位。长期来看,若2026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目标,叠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碳酸锂价格中枢或上移至每吨28-32万元区间,较当前水平有15%-25%上涨空间。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储能产业已成为拉动碳酸锂需求的核心引擎。短期内产业链需应对产能过剩、技术迭代和贸易摩擦等多重挑战;中长期看,全球能源转型深化将重塑行业格局,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和全球化布局的企业有望把握先机。随着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的关键窗口期到来,碳酸锂市场将在供需重构与产业升级双重逻辑下演绎新的行情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