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9月,中国在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从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应用到综合大模型研发,行业正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构建新型交通生态。数据显示,2025年1-7月,具备L2级智能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已达776万辆,渗透率突破62%,成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标杆案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交通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交通运输部近期明确将“人工智能+交通运输”作为“十五五”期间核心发展方向,即将发布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综合大模型建设、创新工程实施及试点示范推广,推动技术与场景深度融合。截至2025年9月,已组织完成两批次共50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并建成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依托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汇聚超50家龙头企业及科研机构),行业正通过“科技+工程”模式推进关键技术突破。具体包括: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1-7月我国L2级智能驾驶乘用车销量达776万辆,5G和C-V2X设备装配量超300万台。在技术层面,我国已建成涵盖感知、决策、控制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当前累计发布国家及行业标准88项,重点推进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等关键标准研制。同时,“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在15个城市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新规将于2026年全面实施,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法规完善”的良性循环。
2025年中国交通行业正经历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市场规模预计年内突破1.2万亿元。政策层面通过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和试点示范构建了完整支持体系;市场端则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带动感知设备、算法模型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随着综合大模型的深度应用及“人工智能+交通”创新工程推进,行业将加速实现从局部场景突破到全链条智能化升级的跨越,为全球智慧交通发展提供中国经验与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