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2025年上半年的激烈竞争中,新茶饮行业呈现出显著的分化态势。外卖平台补贴推动了消费流量爆发式增长,而品牌间的竞争焦点已从规模扩张转向供应链效率与原料管理能力。数据显示,头部企业凭借对原料成本控制、产地直采及政策红利的应用,实现了营收与利润双增;部分品牌则因供应链短板导致盈利承压。这一格局的形成,既反映了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也揭示了原料战略在行业竞争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原料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6月底,蜜雪集团以148.75亿元营收稳居行业首位,同比增长39.3%,净利润达27.2亿元。其全球门店数量激增至53,014家,国内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突破57.6%。通过"原料直采+自建工厂+智能物流"模式,蜜雪集团将核心原料采购成本控制在行业低位,60%的茶、奶、果等关键原料实现自主生产,年产能达165万吨,显著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古茗则以41.2%的营收增速紧随其后,上半年收入56.6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21.5%,门店数量突破1.1万家。其供应链优势在于85%原料来自云南、广西等核心产区直采,通过产地锁定价格波动风险,并借助政策支持扩大产能布局。
在原料采购策略上,蜜雪集团依托全球供应链网络,直接从巴西、哥伦比亚等地进口咖啡豆,在海南储备2万吨原料以应对市场波动。古茗则通过产地直采模式覆盖核心产区,将单位加工成本降低15%-20%。政策层面,多地政府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补贴及税收优惠进一步强化了头部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
茶百道与沪上阿姨的稳健增长(营收分别同比增长4%和9.7%)也得益于供应链优化:前者通过海外原料基地布局分散风险,后者在三线城市门店中51.1%实现本地化原料供应。反观奈雪的茶,因过度依赖高价进口原料且未能及时调整采购策略,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4.4%,净亏损持续扩大。
新茶饮品牌正通过产品多元化拓展消费场景。蜜雪集团旗下"幸运咖"品牌利用集团咖啡豆储备优势,在8000家门店上线16款新品,带动单店日均杯量增长至439杯;古茗则通过52款新品迭代,将单店GMV提升至137万元/年。这些创新不仅依赖原料品类的丰富性(如热带水果、特色茶种),更需稳定的供应保障——例如蜜雪集团自建柠檬种植园确保果类原料全年稳定输出。
政策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原料产业整合。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直接利好新茶饮企业建立从产地到门店的"鲜度闭环"。数据显示,采用全程冷链运输的企业产品损耗率较行业平均降低30%以上。
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布局中,头部品牌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策略差异。蜜雪集团通过低价原料和标准化生产快速渗透,门店半年净增6,697家;古茗则聚焦供应链本地化,在80%新店落地的二线以下市场中建立区域性仓储中心,实现当日达配送效率。
相比之下,霸王茶姬因未能有效适配下沉市场的原料需求(如高性价比果茶原料供应不足),尽管营收增长21.6%,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38.34%。这凸显了区域扩张中原料本地化与成本控制的平衡难题。
原料战略决定行业未来格局
2025年上半年的竞争表明,新茶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从"速度规模"转向"质量沉淀"。供应链效率、原料成本管控能力及政策环境适配度成为企业持续增长的关键指标。头部品牌通过建立垂直整合的原料体系和灵活的区域策略,在外卖补贴红利消退后仍能保持盈利韧性;而未能构建稳定原料网络的企业则面临市场份额收缩风险。未来,随着农产品供给端现代化进程加速,供应链管理能力将成为决定行业洗牌走向的核心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