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健康饮食与控糖需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新型甜味剂原料正成为食品行业创新的核心方向。随着消费者对天然、低热量替代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兼具功能性与安全性的原料产品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近日,我国新食品原料目录更新引发行业关注,其中D-阿洛酮糖的获批标志着国产酶法生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原料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国家卫健委于2024年发布的公告显示,D-阿洛酮糖正式纳入新食品原料名单。这种天然存在于无花果、小麦等植物中的六碳酮糖,凭借其热量仅为蔗糖10%、甜度达70%的特性,在饮料、烘焙等领域的应用优势显著。科学研究进一步证实,该原料具有调节血糖、改善血管弹性及神经健康的功能性价值,使其成为糖尿病人群与控糖消费者的理想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D-阿洛酮糖已获得美国、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使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据行业预测,到2025年全球代糖原料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其中低热量天然甜味剂的占比有望提升至40%以上。
此前制约D-阿洛酮糖推广的核心瓶颈在于生产成本。国内某龙头企业自2017年起启动专项研发,通过筛选改造498个基因库并完成上千次实验,成功开发出高性能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该技术突破使原料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为规模化量产奠定基础。据企业测算,国内产能释放后可将终端成本降低50%以上,推动其在食品饮料领域的普及速度。
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对高糖饮食的限制趋严,各国正加快新型甜味剂原料审批。我国此次批准D-阿洛酮糖作为新食品原料,不仅顺应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倡导的减糖目标,更体现了政策对功能性原料创新的支持力度。未来,兼具安全、天然及功能性的代糖原料将主导行业竞争格局。
从技术路径看,酶法生产等生物制造工艺将成为替代传统化学合成的关键方向,进一步降低资源消耗与碳排放。同时,消费者对“清洁标签”需求的提升,促使企业加速天然原料开发。预计到2030年,以D-阿洛酮糖为代表的新型甜味剂原料将占据全球代糖市场半壁江山。
结语
D-阿洛酮糖的获批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标志着我国在功能性食品原料领域的研发能力达到国际水平。随着规模化生产推进与市场需求释放,此类低卡天然原料将在健康消费升级中扮演核心角色,推动食品工业向营养化、绿色化方向加速转型。(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公告及行业公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