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全球碳中和目标加速推进下,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迎来跨越式发展。截至2024年底,我国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0万亿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1.5万亿元,金融租赁行业在其中贡献显著。作为国有金融企业标杆,交银金融租赁(以下简称“交银金租”)通过战略、场景与工具的三维创新,在交通、能源等关键领域形成示范效应。其2024年ESG报告显示,绿色业务占比已提升至38%,较三年前增长超15个百分点,并连续两年入选全球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案例库。本文聚焦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行业实践与产业布局突破。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金融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交银金租将“双碳”战略深度融入企业基因,构建了覆盖全流程的绿色金融体系。通过制定《绿色金融实施办法(2025年版)》等系列制度文件,明确到2025年末实现绿色资产占比45%的目标,并设立新基建(新能源)租赁业务部作为专业执行主体。其创新推出的“优能租1+N”产品矩阵,在分布式光伏、储能等领域形成标准化解决方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超200家中小企业参与低碳转型。通过建立ESG治理架构并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进一步强化环境风险管理与信息披露机制。
在航空领域,交银金租自2020年起交付的窄体机全部采用新技术机型,其中A320neo系列占比达75%。2024年完成租赁行业首架可持续生物航煤(SAF)飞机交付后,又推动春秋航空引进全球最新一代发动机技术机型,预计单机年减排量提升18%。陆运方面,依托临港新片区政策优势,其落地的首单SPV动力电池项目融资规模达2.3亿元,助力重卡电动化转型;超级充电站直租业务更实现长三角区域充电桩覆盖率提升40%。航运领域则聚焦LNG动力船舶、碳捕获技术等绿色船型投资,相关项目储备已超50个。
交银金租深耕“风光储氢”全链条,在光伏领域联合行业龙头完成全国首单SPV户用分布式电站租赁,通过阶梯式租金分配模式实现农户年均增收约800元/户,并在甘肃、新疆等地落地1.2GW独立储能项目。氢能赛道则协同金融机构完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绿电直连氢氨一体化工程融资,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超60万吨。风电领域首笔直租业务投放后,其新能源资产组合已覆盖陆上风场、海上风电母港等多元化场景,带动产业链投资超80亿元。2025年落地的户用光伏绿电交易项目,更通过电力市场化机制提升项目IRR达12%,显著缩短回款周期。
交银金租持续探索跨境绿色金融产品,2024年发行的9.5亿美元S条例债券创下中资租赁公司同期限公募最低利差纪录,并成为首单符合《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标准的境外绿债。境内市场则首发非银机构乡村振兴绿色金融债35亿元,资金精准投向县域分布式光伏项目,惠及农户超1万户。通过与银行同业合作完成绿色数据中心专项借款、发行自贸区ESG离岸债券等创新实践,其构建起境内外联动的融资网络,2024年绿色融资规模同比增长67%,服务实体企业降碳量累计突破千万吨级。
作为金融租赁行业绿色转型的引领者,交银金租通过战略协同、场景深耕与工具迭代,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其在低碳运输网络构建、新能源产业赋能及跨境融资创新等方面的成果,不仅为“双碳”目标提供金融支撑,更展现了国有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担当。随着2025年多项绿色金融政策落地,交银金租正以更具前瞻性的布局,持续放大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