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如何通过精准服务破解中小企业发展瓶颈成为关键命题。作为国内较早布局科技金融领域的商业银行,浦发银行通过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创新数智化风控工具及深化产业链协同,实现了科技金融服务质效双升。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已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超24万户,科技金融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在股份制银行中持续领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金融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面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成长、长周期"的特征,浦发银行创新推出"浦创贷""浦研贷""浦投贷"等专属产品矩阵。其中:"浦研贷"以研发投入强度为授信核心指标,向某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提供6000万元综合信用贷款,审批时效缩短至3个工作日;针对初创期科技企业推出的"浦创贷",通过与头部投资机构建立联盟机制,在企业A轮融资前即完成信贷支持,实现"贷早、贷小、贷硬科技"的战略目标。数据显示,该行已服务超过7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形成覆盖种子期到成熟期的企业成长闭环。
为破解传统信贷中信息不对称难题,浦发银行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雷达"系统。该智能评价体系整合专利质量、研发投入占比、技术转化效率等128项指标,精准识别企业科创属性与战略价值。以杭州分行服务某机器人产业链为例,通过建立生物医药类企业的专属风险画像模型,在缺乏抵押物的情况下,仍可实现对未盈利创新药企的授信支持率提升40%。目前该风控体系已延伸至集成电路、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推动科技贷款不良率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浦发银行通过"链主企业+产业集群"模式构建金融服务网络。以某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为例,该行不仅提供并购贷款支持其完成跨国收购,更依托"浦链通"平台为上下游1800余家供应商、经销商定制供应链融资方案。在南京江宁区机器人产业集群中,这种生态化服务已覆盖近100家企业,推动区域产业规模三年增长2.3倍。同时创新跨境金融服务模式,通过自贸账户体系帮助某全球性智能科技企业统筹管理境内外60个国家的资金流动,实现资金使用效率提升35%。
伴随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金融机构需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进一步加大硬科技支持力度。浦发银行计划依托已有的上海"张江创孵基地",将金融服务前置至科研成果转化阶段,在实验室孵化期即介入提供资金支持。这种前瞻性布局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既符合2025年金融投资分析中强调的"耐心资本"培育理念,也为破解科技企业早期融资困境提供了新路径。
在新型工业化战略指引下,浦发银行通过产品创新、技术赋能和生态构建,展现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其实践表明,当金融机构突破传统信贷框架,以全周期视角和数智化手段重构服务体系时,不仅能有效满足科技企业多元化需求,更能激发产业链协同效应,为2025年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创新样本。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技术迭代加速,这种"金融+科创"的共生模式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