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保险 资讯详情
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保险创新实践:覆盖180亿元风险保障的技术驱动路径
 保险 2025-09-01 06:08:10

  一、保险嵌入农田全周期:协同推进高标准建设的产业布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金融工具与保险服务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深度融合成为关键支撑。截至2024年末,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亿亩,其中通过"建-管-修-赔"闭环模式,保险行业已为农田建设提供超180亿元风险保障,并支付理赔金额逾1.35亿元。在重庆等丘陵山区,保险技术正从灾后补偿转向事前预警与过程管控,成为破解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难题的核心工具。

  二、保险产品创新:覆盖农田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布局及保险技术特点

  高标准农田建设需兼顾"三分建、七分管"的要求,保险服务通过三大核心环节实现风险闭环管理:

  1. 建设工程质量保障:针对渠系破损、蓄水池渗漏等潜在缺陷,保险机构推出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险。在四川仁寿案例中,该产品已成功修复30%的基础设施损坏问题;

  2. 设施损毁综合防护:将灌溉设备、水肥一体化系统纳入保障范围,在广西崇左蔗田项目中降低农户投资风险达40%以上;

  3. 地力指数动态监测:通过土壤湿度、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设计保险产品,推动耕地质量提升与财政补贴形成政策协同。

  技术应用方面,无人机巡查结合遥感监测实现农田隐患实时预警,数字化管护平台将巡检效率提升60%,有效应对西南地区坡耕地多、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特殊挑战。

  三、区域性风险分散机制:保险技术在重庆山区的差异化实践特点

  针对重庆地形复杂、灾害集中的特点,业内人士提出"建设即承保"的清单制管理方案:

  四、保险驱动的长效管护体系:从"良田工程"到"数字农田"的技术升级路径

  截至2024年底,全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已突破1091亿元,其中高标准农田相关险种占比持续提升。技术赋能下,保险服务正向风险预警、工程质量评估等前端环节延伸:

  2025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已进入"保险+科技"深度融合的新阶段。通过将风险保障嵌入从规划、施工到管护的全流程,保险产业不仅实现了180亿元规模的风险覆盖,更构建起可持续的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在重庆等特殊地形区域,技术驱动的差异化解决方案正推动保险服务向预防性风险管理转型,为2035年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目标提供关键支撑。随着地力指数、无人机巡查等创新应用持续深化,保险将成为连接财政投入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纽带,助力粮食产能稳定增长与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保险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