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8月,我国保险行业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领域的布局持续深化。数据显示,保险系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已增至7家,管理规模超千亿元,并通过长期投资试点推动资本市场的结构性优化。这一进程不仅体现了险资参与直接融资的创新路径,也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更多稳定资金流。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数据显示,太平资产与人保资产相继获批设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使保险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机构总数达到7家。这些机构包括国丰兴华、泰康稳行等,其中已有6只产品投入运作,管理规模持续扩大。当前试点资金合计达2220亿元,首期500亿元已全部落地,剩余超千亿元资金正加速入市。这一趋势表明,保险行业正通过私募基金形式强化资本市场参与力度,推动产业布局向长期价值投资延伸。
保险机构设立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并采用长期持有策略。不同于传统险资直接入市模式,此类产品通过权益法计量投资资产,有效减少价格波动对利润的影响。例如,人保启元惠众等公司依托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稳”的特性,聚焦高股息蓝筹股投资,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数据显示,试点机构已覆盖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多家头部险企及中小保险公司,形成多层次资本补充格局。
根据《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第二批1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于2025年落地,后续将进一步扩大参与规模。业内人士指出,险资通过私募基金形式入市,需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及长周期考核机制建设。未来行业将探索“绝对收益导向”的投资方法论,并推动与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深度协同。例如,太平资产明确表示将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功能,发挥保险资金的“稳定器”作用。
2025年是我国保险行业深化资本市场布局的关键年份。随着私募证券基金公司数量增至7家及试点规模突破2220亿元,险资正通过长期投资策略优化市场结构,并为实体经济提供持续稳定的资本支持。未来,在政策引导与机构创新的双重驱动下,保险资金有望进一步释放“长钱”潜力,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