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8月26日,随着多家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中期业绩报告,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增长潜力与发展格局逐渐清晰。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张和机器人产业的加速渗透成为两大核心驱动力。在106家已发布半年报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超半数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同步增长,部分企业在技术转型与多元化布局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截至8月26日,共有106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其中57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步增长,占比超过五成。浙江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122.64%的营收增速位居首位,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74亿元;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则凭借481.88%的净利润增幅成为业绩亮点。山东金麒麟、四川川环科技等企业同样表现亮眼,其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需求爆发与成本优化策略的有效实施。
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产销量分别达到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增长12.5%和11.4%,其中新能源汽车贡献显著:产量与销量分别达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速均超40%,占新车总销量的44.3%。这一趋势直接推动了核心零部件企业的业绩提升。例如,四川川环科技通过深耕新能源车用软管领域,充分受益于行业供需两旺态势,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分析指出,国产供应链在电机、电池管理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正加速替代海外厂商份额,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创造结构性机遇。
面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前景,多家零部件企业已将业务触角延伸至该赛道。西菱动力联合行业机构成立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聚焦减速器、关节模组等核心部件研发;豪恩汽车电子通过成立子公司布局服务机器人感知系统,涵盖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等关键组件;豪能科技则增资1亿元加码高精密减速机生产。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企业对技术协同的深度挖掘——例如线束、传动装置与电机等核心部件在汽车与机器人领域间的通用性,更展现了其通过多元化布局应对市场波动的战略意图。
来看,2025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双轮驱动”特征: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释放为传统业务提供增长动能,而机器人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则为企业开辟第二增长曲线。随着智能化、电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具备研发实力与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有望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占据先机,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未来,行业竞争将更聚焦于技术创新速度与跨领域协同效率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