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经纪中介 资讯详情
2025年房地产中介行业现状分析:深圳房地产中介呈现二手房交易市场升温
 房地产中介 2025-08-26 11:52:22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房地产市场的大格局中,房地产中介行业扮演着连接供需双方的关键角色。其发展态势不仅反映着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也与广大民众的居住需求紧密相连。2025年,房地产中介行业在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呈现出独特的发展面貌,以深圳为样本深入探究,能为我们理解行业现状与趋势提供重要视角。以下是2025年房地产中介行业现状分析。

2025年房地产中介行业现状分析:深圳房地产中介呈现二手房交易市场升温

  一、深圳房地产中介行业现状扫描

  (一)二手房交易市场的升温趋势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房地产中介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4 年上半年,深圳二手房交易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从成交量来看,“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 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深圳二手房成交 25565 套,相较于 2023 年上半年的 19562 套,同比增长 30.7%。在几家头部房地产中介企业中,乐有家 2024 年上半年成交量达 4826 套,同比增长 49.6%;中原地产成交量为 1067 套,同比增长 6.2%;链家地产成交量为 1699 套,同比增长 19.5%;美联物业成交量为 107 套,虽同比下降 2.7%,但整体二手房成交量增长明显。伴随成交量上升,二手房成交面积也同步增长。2024 年上半年深圳二手房成交面积达 238.4 万平方米,较 2023 年上半年的 191.6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24.4%。乐有家成交面积达 426513 平方米,同比增长 49.7%;中原地产成交面积达 100523 平方米,同比增长 4.5%;链家地产成交面积达 136846 平方米,同比增长 26.7%;美联物业成交面积达 10034 平方米,同比增长 3.0%。这些数据清晰表明,深圳二手房交易市场在 2024 年上半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房地产中介在其中积极促成交易,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二)行业备案门店数量的变化

  截至 2024 年 7 月 1 日,深圳中介行业备案门店数量呈现持续增加态势。据统计,有效备案门店达 3468 家,相较于 2023 年同期的 3365 家,同比增长 3.1%。当前行业经营模式逐渐从大直营向加盟形式转变,深圳市加盟经营主体占全市备案经纪机构主体已超五成,行业经营呈现碎片化特征。不过,重点房地产中介企业的门店数量呈现波动态势。2024 年上半年,乐有家门店数量达 878 家,同比增长 2.0%;中原地产门店数量达 262 家,同比下降 7.4%;链家地产门店数量达 182 家,同比下降 0.5%;美联物业门店数量达 34 家,同比下降 27.7%。整体而言,深圳 2024 年上半年行业备案门店数量增长较快,但重点企业门店数量不稳定,反映出不同企业在市场策略调整上的差异。

  (三)实名中介服务人员数量的波动

  2024 年上半年,深圳实名中介服务人员数量较去年同期略微回落。截至 2024 年 7 月 1 日,实名中介服务人员为 24681 人,相较于 2023 年同期的 26783 人,同比下降 7.8%。楼市筑底期间,从业人员信心不足,人员流失现象存在。不过,随着市场交易量持续好转,跟踪数据显示,近期实名从业人员量已连续两个月企稳并小幅回升。从重点企业来看,乐有家实名中介服务人员达 5878 人,同比增长 10.5%;中原地产服务人员达 3278 人,同比下降 12.3%;链家地产服务人员达 2708 人,同比下降 16.4%;美联物业服务人员达 610 人,同比下降 26.4%。这一数据波动既与市场行情相关,也体现出重点企业发展方向的调整。

  二、房地产中介行业面临的挑战剖析

  (一)涉房营销自媒体监管困境

  在传媒时代,自媒体影响力与扩散性不断增强。截至 2023 年底,深圳涉及房产类内容的活跃自媒体总量超 1.3 万个,全口径统计总粉丝数量超 2 亿。以抖音平台为例,深圳地区房产类排名前 10 主播的粉丝量超 900 万人且不断增长。涉房营销自媒体已远超传统媒体范畴,却游离于房地产市场及行业监管之外,存在诸多行为乱象。一方面,它们捏造、散布房地产虚假信息,胡乱解读、片面曲解房地产政策,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干扰消费者预期,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刻意回避开展房地产中介业务事实,规避国家和地方针对房地产中介的监管措施,如不备案、不年报、不实名登记、不接受房源监督、不接受投诉调处等,对已纳管的房地产经纪机构与从业人员造成不良影响。还存在以 “专家”“媒体人” 身份,通过低价、爆款、制造焦虑等方式引流,诱导消费者行为以牟利的现象。目前,对这类自媒体监管存在定性不明确、平台管辖地不明确等问题,监管力度与范围有待提升,这对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市场形象和信誉造成冲击。

  (二)中介市场需求驱动力不足

  当下,房地产中介市场驱动力亟待提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本身需求量不足。在全国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和化解存量的形势下,大型房地产企业拿地规模和速度更为谨慎。自 2023 年第三季度以来,一手住宅市场和二手住宅市场成交量均不稳定,阶段性呈现回落态势。人才房入市分流了需求端,致使商品房市场交易量波动,销售压力增大。受宏观经济影响,需求端市场信心提升空间拉大,谨慎入市成为主要选择,企业生存压力加剧。尽管房地产利好政策频出,但部分企业仍存在无法覆盖人力成本及店铺运营成本的问题。另一方面,中介机构市场行为加剧市场收缩。部分房地产中介企业为直营模式,面临铺租、员工工资提成、端口宣传等高额经营成本,经营压力提升。租赁业务客源少、竞争大,二手房成交跳单多,佣金难以保障,中介行业生存空间受限。众多房地产中介企业选择精简业务范围、收缩经营规模和优化人员配置来 “降本增效”,客观上导致中介市场收缩,影响整体行业发展预期。

  (三)政策与实际的适配问题

  房地产中介行业发展与房地产整体市场紧密相关。自 2023 年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利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政策,但传递到市场并形成市场共识仍需时间和具体政策落实。目前,房地产市场整体预期仍待加强,行业发展节奏未形成普遍共识,企业扩张性策略行为更为谨慎。部分商品房限价政策与市场实际价格存在差距,导致一二手房价倒挂现象。相关房地产政策力度温和,无法满足市场长期稳定预期,也难以给二手住宅市场创造新的刺激增长点。因此,需要针对性政策支持来释放客户入市,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居民入市信心,恢复市场预期,以促进房地产中介行业发展。

  三、推进房地产中介行业长效发展的策略探讨

  (一)加速房地产中介行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房地产行业提升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于房地产中介行业而言,数字化转型颠覆了原有以就近、线下、随机信息分享与合作为主的运营方式,构建起包括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展示、数字咨询、线上预约、线上签约认购的全新商业运营模式。这一转型模式对加速信息交互、促进市场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具有显著效能。未来,应持续推进房地产中介行业数字化转型,开展试点工作,并不断完善配套政策,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强化市场主体备案纳管制度

  规范涉房自媒体是当前重要市场问题。可通过加强行业管理手段,将深圳房产类自媒体纳入经纪备案管理范畴。例如,修订《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或出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从信息发布主体合规性审查责任、从业主体备案 / 实名登记要求、从业禁止要求、房产信息真实性责任、网络平台应合规要求采取必要措施的义务、信息报送责任等多方面,建构房产类自媒体行为规范要求。进一步确认以营销房产所在地为原则的属地管辖划分,将各类房产类自媒体行为与 “涉房营销” 互联网平台统一纳入监管,净化房地产中介市场环境。

  (三)持续构建自律规范体系

  针对房地产领域自媒体行为识别困难、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可运用行业自律监管手段。在行业自律范畴内,明确互联网涉房营销行为界定标准及行为规范,配套制定相关互联网涉房营销负面行为清单,引导涉房营销 “自媒体” 合规从业。以行业自律推出的 “互联网涉房营销‘白名单’” 制度为核心,建立健全房产类自媒体基础信息库,推动自媒体机构及从业人员全面申报与实名登记,构建网络账号、法人 / 自然人、房地产企业及人员之间的关联体系,为精准监管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对违规自媒体的曝光、惩戒与风险提示,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助力房地产中介行业规范发展。

  (四)完善房地产中介行业规范措施

  房地产经纪人员的销售策略和市场行为对房源价格有一定影响。可持续推进行业自律公约建设,促进房地产中介行业内的沟通与合作,提高自律公约影响力,划定市场行为边界和红线,规范从业人员市场行为,避免恶性竞争。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支持房地产中介行业诉源治理非诉解纷中心建设,有效化解行业风险,在保持行业行为弹性的基础上持续改善行业规范建设。面对恶意扰乱市场行为和不法行为,果断采取措施,维护良性市场环境和稳定。

  (五)营造同业开放合作共赢生态

  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应打破不合作壁垒,践行 “单边代理” 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探索全新业务模式。结合实际市场情况,协同各行业协会开展商品住房 “换馨家” 等多元化活动,为市民提供换房交易便利,打通一二手房交易链接,促进房地产中介行业合作共赢新生态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居民住房需求。

  总结

  2025年,深圳房地产中介行业在发展中呈现出二手房交易市场升温、备案门店数量有变化、实名中介服务人员数量波动等现状。同时,行业面临着涉房营销自媒体监管不足、中介市场需求驱动力欠缺、政策与实际适配待优化等挑战。为实现长效发展,可通过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市场主体备案纳管、构建自律规范体系、完善行业规范措施以及营造合作共赢生态等策略加以应对。房地产中介行业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流通保障,其后续发展需要公共政策持续关注与赋能,以在市场要素匹配、市场动向感知和市场环境建构等方面,为房地产市场的长效发展发挥积极有效的功能。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房地产中介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