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加速成熟,人形机器人正从概念走向商业化应用。截至2025年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头部企业纷纷加码布局,行业迎来规模化落地的关键阶段。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显著提速,市场投资热度持续升温,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与技术路径逐步清晰化。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公开披露的人形机器人中标项目数量已突破83个,合同金额合计近3.3亿元,较去年同期实现量价齐升。在72家中标企业中,行业前三强凭借技术积累与先发优势,合计占据总成交额的六成份额。其中,宇树科技以7次直接中标领跑市场,凸显其在产品交付效率和场景适配性上的竞争力。这一数据表明,人形机器人赛道正经历从分散探索向头部集中发展的关键转折期。
行业分析显示,人形机器人已进入“百花齐放”阶段,国内外科技巨头与车企纷纷加码具身智能研发。国内如华为、比亚迪等企业通过技术合作与产品迭代推动商业化进程;海外特斯拉、FigureAI等品牌则加速量产步伐。同时,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为人形机器人的感知与决策能力提供了新引擎。
在技术路径上,触觉传感器作为核心部件迎来爆发机遇。行业测算显示,随着人形机器人需求增长,2035年国内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约133.9亿元。这一趋势不仅为硬件厂商创造增量空间,也推动产业链向高精度、低成本方向演进。
在资本市场上,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技术布局与订单进展成为关注焦点。例如,某上市公司已与智元机器人等头部品牌建立合作,并实现精密零组件量产落地;另一家企业则通过超声波传感器研发推进人形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能力提升。这些案例印证了“感知系统+执行机构”是当前投资的核心赛道。
展望
2025年作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市场需求与技术突破同步加速,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效应日益显著。从工业场景落地到消费级应用探索,行业正迎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窗口期。未来,随着传感器、控制算法等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人形机器人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打开,相关领域投资价值持续凸显。触觉传感器、执行器与智能交互系统或将成为下一阶段资本布局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