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据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超过13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市场占比达42%,成为技术创新和资本布局的核心区域。在政策推动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下,湖北正通过产业基金、产学研联动等举措加速抢占这一未来赛道制高点。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于近期完成首期50亿元资金实缴,总规模规划100亿元。该基金由湖北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认缴20%)、武汉产业基金(认缴20%)、长江证券(认缴30%)及湖北省科投集团(认缴30%)共同设立,成为《湖北省重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工作方案》发布后的首个落地项目。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资本撬动人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转化,重点支持链主企业、零部件研发、控制系统和模型算法等关键环节。
该基金计划通过精准投资加速技术商业化进程。数据显示,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供应链中,约65%的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而湖北正通过基金引导本土企业突破仿生控制、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例如,基金将重点支持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精特新”企业在脑机接口、运动控制等领域实现量产,目标在2025年底前缩短30%以上的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周期。
基金通过联动省内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已形成“基础研究-工程化-产业化”的协同路径。在2025年上半年,湖北已有超过15个实验室项目获得基金早期支持,涵盖人形机器人感知交互、智能决策等关键技术方向。例如,在医疗领域,某团队研发的微创手术辅助机器人已完成临床前测试;在工业场景中,协作型人形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同比提升27%。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湖北已落地18个重大应用场景示范项目,涵盖智慧物流、智能制造和应急救援等领域。基金通过扩大链主企业产能(如某头部企业计划在鄂新增3条生产线),预计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同时,政策层面的场景开放与数据共享机制,正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湖北形成“研发-生产-应用”的良性循环。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已进入规模化落地的关键阶段,湖北通过百亿元级母基金撬动技术转化和生态构建,展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集群的全链条布局能力。随着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应用场景加速拓展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湖北有望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形成全球竞争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数据显示,该省计划到2027年将人形机器人相关产业规模扩大至500亿元,并培育3-5家独角兽企业,进一步巩固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策源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