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我国残疾人群体的就业形势正随着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注度提升呈现积极变化。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已达881.6万,其中手工制作类岗位因灵活就业特性成为重要增长点。北京市近期举办的"非遗筑梦"汇爱·爱立方残疾人手工艺品展,通过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为残疾人群体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残疾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在北京市残联主导的本次展览中,10余个区的残疾人工作者展示了剪纸、金石篆刻、绢人制作等12类传统技艺作品。这些融合现代审美的非遗产品不仅获得现场观众高度评价,更通过京东平台实现线上销售额22万元。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残疾人手工艺从业人数较五年前增长37%,其中45%集中在传统工艺领域。
作为本次展览重要成果,京东爱立方助残旗舰店线下展示专区的启用标志着销售体系升级。自2024年12月上线以来,该平台已形成线上接单与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服务闭环。据运营方透露,实体展厅设立后商品复购率提升至35%,企业采购订单占比达42%。这种创新模式正在被多地残联机构复制推广。
北京市残联与知名人力资源企业的合作签约,凸显了政企协作在残疾人就业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政策倾斜、技能培训和市场对接的全链条支持,残疾人工作者得以突破地域限制参与市场竞争。目前北京地区已有23家助残机构接入该平台体系,带动相关产业链就业岗位增加1800余个。
展览中展示的绢人唐娃娃画脸技艺等作品证明,残疾人群体在艺术创作领域具有独特优势。随着2025年服贸会参展计划启动,这些手工艺品将获得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北京市残联数据显示,参与非遗项目的残疾人月均收入较传统岗位高出24%,职业认同感提升显著。
当前残疾人就业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转变,以非遗手工艺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成为重要增长极。政策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的有机结合,不仅为残疾人群体创造了可持续增收渠道,更推动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未来三年,在《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指引下,预计全国将新增150万残疾人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年均增长超20%的良性发展态势。这种创新模式既实现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更为全球残障人士就业提供了中国样本。(数据来源: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公开信息及京东平台运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