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青海乐都区樱桃经济活力迸发,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旅游综合收入超3200万元
在乡村振兴战略与消费升级驱动下,我国樱桃产业发展正经历结构性变革。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为例,当地通过设施农业升级、农旅融合创新等举措,将樱桃产业打造成为高原经济新增长极。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乐都区特色林果种植总面积达1.02万亩,其中大樱桃种植面积占56%,形成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展现出从传统种植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路径。
在东西部协作项目支持下,乐都区自2017年起逐步推广现代温室大棚建设,截至当前已建成阳光温室超千栋。通过引入"密集种植法"等专利技术,单棚樱桃产量突破2000斤/年,较传统模式提升40%以上。这种将树高控制在一人多高的科学栽培方式,不仅优化了通风采光条件,更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覆盖率85%,显著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保障果实品质稳定。
数据显示,采用新技术的樱桃品种市场价可达每斤180元,优质果品率提升至92%。这种"技术驱动+标准化管理"模式正成为乐都樱桃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全区露地与设施种植面积比例从2017年的9:1优化为目前的3:1,标志着高原农业向集约化、高效化方向加速转型。
乐都区以樱桃产业为纽带,构建起"春赏花、夏摘果"的全链条旅游体系。2025年数据显示,4月下旬至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超44.85万人次,樱桃采摘园贡献旅游综合收入3222万元,占全区同期旅游总收入的67%。这种"先尝后买"体验式消费模式,使樱桃单价稳定在每斤80元以上,实现优质优价闭环。
通过举办网红打卡活动、开发亲子乐园等衍生项目,乐都大樱桃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当前已有3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旅融合业务,带动周边1.2万农户参与产业链分工,形成"种植+采摘+餐饮+物流"的复合收益结构。这种模式不仅破解了传统农产品销售难题,更将樱桃从季节性作物转变为全年文旅消费符号。
面对市场消费升级趋势,乐都区正推进"樱桃+"战略深化:计划到2026年新增智能温室500栋,推广水肥一体化系统覆盖率达100%;同步打造3个千亩级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培育樱桃新品种5-8个。在营销端,将建立区域公共品牌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从果园到餐桌的全程溯源,目标三年内线上销售占比突破40%。
专家指出,随着冷链物流网络完善和预制菜市场需求增长,樱桃加工产品开发将成为新增长点。当前已有企业尝试樱桃果酱、冻干制品等深加工项目,预计2025-2030年相关产值将实现年均18%增速。这种"鲜食+加工"双轮驱动模式,将进一步巩固乐都樱桃在全国高端水果市场的地位。
从设施农业革新到农旅深度融合,再到全产业链价值挖掘,乐都区以樱桃产业为突破口,探索出高原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通过技术创新、品牌运营与业态拓展的协同发力,其经验已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小水果大产业"发展模式。随着未来三年规划落地,预计2025-2030年间该区樱桃综合产值将突破6亿元,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数据来源:乐都区农业农村局公开信息及实地调研)
当前数据显示,这种模式已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特色农业领域的生动实践。樱桃产业不仅成为当地生态建设的绿色名片,更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