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核心摘要
近年来,樱桃凭借其高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成为农业投资的热点领域。然而,在山区丘陵地区,如何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单位面积产出一直是挑战。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枫相乡通过创新实践"茶叶+樱桃"套种模式,在撂荒地改造中实现产值翻倍,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参考。
依托富硒土壤资源和梯级茶园基础,枫相乡在2022年启动300亩标准化"茶叶+车厘子"套种示范基地建设。通过优化作物间距布局,实现茶树根系与樱桃树营养互补,在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使土地利用效率倍增。截至2025年6月,该模式已推广至张家院、强家湾等周边村落,并完成新植茶苗50万株。
关键数据:
套种体系通过长短产业结合实现双重盈利。樱桃树在种植后第3年开始挂果,与茶叶的持续采收形成时间互补。据测算,成熟期单亩年收入构成中:
对比传统茶园种植模式,套种系统额外增加的樱桃收益直接填补了幼苗期土地空窗期。这种"以短养长"策略使农户在3年内即可获得稳定回报,显著降低投资风险。
枫相乡正将单一农业种植向农文旅融合方向延伸:
1. 产业链拓展:配套建设茶叶加工厂与肉兔养殖基地(利用茶树枝条作为饲料),形成生态闭环
2. 旅游价值挖掘:铺设5公里观光步道,打造"春采樱桃·夏品新茶"特色体验路线,预计年接待游客量超3万人次
3. 就业带动效应: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机制实现就近就业1000余人次/年
当前该模式已在4个行政村复制应用,2025年计划将套种面积扩大至800亩。根据市场调研显示:
潜在风险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防控与樱桃成熟期用工保障,建议配套建设智能化灌溉系统和劳动力共享平台。
总结:山地农业开发的创新范式
武都区枫相乡通过"樱桃+茶叶"套种模式,在有限土地资源中创造了1万元/亩的经济效益新标杆。这种将特色种植与文旅融合的立体发展模式,既解决了传统农业收益周期长的问题,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发展路径。随着区域配套产业体系完善,该模式在西北山区的推广价值将持续显现,预计到2030年可带动周边1.5万户农户实现增收。樱桃经济正成为激活山地资源潜力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