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当今食品保鲜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草酸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保鲜特性的物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在2025年,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和保鲜效果要求的日益提高,草酸行业在果蔬保鲜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银条作为一种营养丰富但贮藏期短、易褐变的药食兼用蔬菜,其保鲜问题一直困扰着相关产业。在此现状下,深入探究草酸对银条保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银条盛产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多种功效,开发利用价值颇高。然而,银条质地脆、颜色洁白且外表缺乏保护层,采后生理作用旺盛,贮藏期短,极易出现褐变、萎蔫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其商品价值,制约了银条产业的发展。目前虽有低温、气调、涂膜等保鲜方法,但均存在诸如低温伤害、成本昂贵、贮藏条件难控、操作繁琐、涂层易破坏等缺点,因此开发新型保鲜技术迫在眉睫。近年来,草酸因保鲜效果好、操作方便等特点成为果蔬保鲜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在多种果蔬上的应用已证实能显著提高采后贮藏品质、提升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对采后果蔬褐变的控制也效果显著。不过,草酸处理抑制采后银条褐变的相关报道却鲜见。基于此,本研究以银条为对象,探究不同浓度草酸对常温贮藏下银条褐变的影响,从银条活性氧代谢切入,采用主成分分析揭示草酸处理抑制褐变及与活性氧代谢之间的关联,为银条褐变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2025-2030年中国草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实验选用种植在河南省偃师区许庄村的 “两细一粗” 品种银条,筛选色泽洁白、无褐变及机械损伤、粗细均匀一致的银条备用。实验用到的草酸、2,6 - 二氯靛酚、二硫代硝基苯甲酸、L 苯丙氨酸、对氨基苯磺酸、硫代巴比妥酸、愈创木酚、邻苯二酚、三氯乙酸、α 萘胺、盐酸羟胺、过氧化氢等均为分析纯级。
实验使用了分光光度计(UV - 1800)、电导率仪(DDSJ - 308A)、色差仪(X - rite Color i5)、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TGL - 20M)等仪器设备。
材料处理:将银条分别用 5、10、15 mmol/L 的草酸在常温(20℃)下浸泡 20 min,单层铺开自然晾干表面附着水分后,放入温度为(20 ± 1)℃、相对湿度为 75% - 80% 的恒温、恒湿箱中贮藏 10 d,期间每 2 d 取样测定各种指标。
褐变指数测定:参考相关方法,根据银条褐变面积大小分级评定,0 级为无褐变;1 级为银条褐变面积小于 20%;2 级为银条褐变面积在 20% - 40% 之间;3 级为银条褐变面积在 40% - 70% 之间;4 级为银条褐变面积大于 70%。通过公式计算银条褐变指数。
L * 值的测定:选取银条中段(1/3 - 2/3 区间),采用色差仪测定 L * 值,每根银条测定 3 次后取平均值。
丙二醛(MDA)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均参考特定方法测定。
O₂⁻和 H₂O₂含量的测定: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O₂⁻・)和过氧化氢(H₂O₂)含量均参考相关方法测定。
AsA 和 GSH 含量的测定:抗坏血酸(AsA)含量采用 2,6 - 二氯酚靛酚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参考相关方法测定。
SOD 和 CAT 活性的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氮蓝四唑法测定,单位为 U/(min・g) FW;过氧化氢酶(CAT)参照相关方法测定,单位为 U/(min・g) FW。
银条总酚含量的测定:采用特定方法测定,结果以 mg/g FW 表示。
PPO、POD 和 PAL 活性的测定: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采用邻苯二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参照愈创木酚法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参考相关方法测定,PPO、POD 和 PAL 活性均以 U/(min・g) FW 表示。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 Excel 2021 和 SPSS 24.0 软件(P < 0.05 为差异显著),绘图采用 Origin 2021 软件。
银条的褐变指数(BI)值在贮藏前 4 d 上升较缓慢,之后迅速上升,外观品质急剧下降。贮藏 10 d 后,3 个草酸处理组银条的 BI 值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 20.41%、31.97%、12.93%,其中 10 mmol/L 草酸处理抑制褐变效果最佳。银条的 L值在贮藏中呈逐渐下降趋势,贮藏 10 d 时,对照组银条的 L值降低到最低值(63.36),3 个草酸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高 5.55%、8.15%、3.91%,10 mmol/L 草酸抑制效果最显著,能保持银条较好外观品质。
MDA 和相对电导率可指示采后果蔬细胞膜损伤程度。银条 MDA 和相对电导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表明细胞膜损伤程度加剧。3 个草酸处理浓度均显著抑制了银条 MDA 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P < 0.05)。贮藏 10 d 时,3 个草酸处理组 MDA 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 14.44%、32.12%、4.49%,相对电导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 22.61%、33.53%、11.30%,说明草酸在缓解银条细胞膜损伤并维持细胞膜结构方面有积极作用。
O₂⁻・和 H₂O₂积累会加剧果蔬膜脂过氧化反应,加速衰老进程,导致品质劣变。对照组的 O₂⁻在贮藏 2 - 10 d 急剧上升,3 个草酸处理组的 O₂⁻在贮藏前 6 d 变化不大,之后 5、15 mmol/L 草酸处理组的 O₂⁻・迅速上升,而 10 mmol/L 草酸处理组的 O₂⁻上升较缓慢。贮藏 10 d 后,10 mmol/L 草酸处理银条中 O₂⁻产生和积累较少。对照组 H₂O₂含量在贮藏 4 - 10 d 期间显著高于 3 个草酸处理组(P < 0.05),贮藏 10 d 时,10 mmol/L 草酸处理组的 H₂O₂含量最低,分别比对照组和 5、15 mmol/L 草酸处理组降低了 30.55%、9.40%、18.09%,说明 10 mmol/L 草酸处理抑制银条 H₂O₂积累效果最好,草酸有助于减少银条 ROS 积累,显著改善其贮藏效果。
果蔬褐变加剧与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有关,AsA 和 GSH 作为重要内源抗氧化物质,可协助清除活性氧自由基。银条 AsA 含量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5、10 mmol/L 草酸处理组显著提高了贮藏 4 - 10 d 银条 AsA 含量(P < 0.05),15 mmol/L 草酸处理使贮藏 6 - 10 d 银条的 AsA 含量显著提高(P < 0.05),贮藏 10 d 时,10 mmol/L 草酸处理组 AsA 含量最高。对照组的 GSH 含量在贮藏期间最低,3 个草酸处理组的 GSH 峰值延迟到贮藏 8 d,贮藏 8 - 10 d 草酸处理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贮藏末期 10 mmol/L 草酸处理组 GSH 含量最高,说明 10 mmol/L 草酸处理提升 GSH 含量效果最为显著。
SOD 可通过歧化反应清除果蔬自由基,CAT 可催化果蔬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二者共同抵御活性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伤害。贮藏 10 d 时,10 mmol/L 草酸处理 SOD 活性分别是对照组和 5、15 mmol/L 草酸处理组的 1.33、1.07、1.15 倍,3 个草酸处理显著提高了贮藏 4 - 10 d 银条的 SOD 活性(P < 0.05)。对照组和草酸处理组银条 CAT 活性变化趋势不太一致,10 mmol/L 草酸处理银条的 CAT 活性最高且与其它 3 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5、15 mmol/L 草酸处理组只在贮藏 8 - 10 d 显著高于对照(P < 0.05),说明 3 个草酸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银条 CAT 活性而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其中 10 mmol/L 草酸效果最优。
酚类物质是采后果蔬酶促褐变的底物,在 PPO 催化下能生成醌而聚合成黑色素,导致果蔬褐变发生。对照组银条总酚含量在贮藏 4 - 10 d 内显著高于 5、10、15 mmol/L 草酸处理组(P < 0.05),贮藏 10 d 时,对照组银条总酚含量最高,10 mmol/L 草酸处理组最低,比对照组降低 13.63%,说明 10 mmol/L 草酸处理对银条酚类物质代谢作用影响最强,积累总酚最少,通过降低酶促褐变底物供应量,抑制褐变发生。
PPO、POD 和 PAL 影响酶促褐变的发生,其活性增加会加剧果蔬褐变。3 个草酸组和对照组银条 PPO 在前 4 d 内没有显著性差异,贮藏 6 - 10 d 时,草酸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10 mmol/L 草酸处理银条 PPO 活性在贮藏 10 d 最低,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 7.62%,对银条 PPO 活性抑制效果最明显。3 个草酸组 POD 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10 mmol/L 草酸处理组 POD 活性始终最低,贮藏末期,10 mmol/L 草酸处理银条 POD 活性比对照组降低了 27.19%,抑制银条 POD 活性效果最好。3 个草酸处理银条 PAL 活性在贮藏 4 - 10 d 内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10 mmol/L 草酸组银条的 PAL 活性在贮藏 10 d 时分别比对照组和 5、10 mmol/L 草酸处理组降低了 24.23%、12.85%、9.13%,表明 10 mmol/L 草酸处理可抑制银条 PAL 活性,阻碍苯丙烷代谢,降低银条褐变程度。
银条褐变指数与 MDA、相对电导率、O₂⁻、H₂O₂、GSH、SOD、总酚、PPO、POD、PAL 呈极显著正相关(r = 0.574 - 0.974),与 L⁺值和 AsA 呈极显著负相关(r = -0.964,-0.967),表明银条褐变与其体内活性氧清除系统、总酚含量、酶促褐变酶活性密切相关。草酸处理一方面可通过提高银条抗氧化系统而提高其活性氧清除能力,保持银条细胞的完整性,抑制银条褐变的发生;另一方面,草酸处理还能降低银条酚类物质积累,抑制褐变相关酶活性,从而减轻银条褐变程度。
所测定指标可拟合出 2 个特征值大于 1 的主成分,特征值分别为 10.417 和 2.725,贡献率分别为 70.238% 和 23.699%,累计贡献率之和为 93.937%。在主成分 1 中 PAL、总酚、PPO、POD 有较高的正载荷,贡献率大小依次为:PAL > 总酚 > PPO > POD,说明第 1 主成分主要代表酶促褐变相关底物和酶。在第 2 主成分中,银条 CAT、SOD 和 GSH 具有高的正载荷,贡献率大小依次为:SOD > CAT > GSH,说明第 2 主成分主要代表活性氧代谢中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综上,PAL、总酚、PPO、POD、CAT、SOD 和 GSH 是影响草酸控制银条褐变的关键指标。采用 2 个主成分变量代替原来指标得到各主成分特征向量,依据第 1 主成分和第 2 主成分方差贡献率构建银条褐变综合评价模型。贮藏期间银条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表明银条褐变程度逐渐加剧。对照组贮藏 10 d 时银条综合得分最高,分别比 3 个草酸处理组高 1.120、2.306、0.502。10 mmol/L 草酸处理组银条在整个贮藏过程中综合得分始终显著低于对照组和 5、15 mmol/L 草酸处理组(P < 0.05),表明 10 mmol/L 草酸处理抑制银条褐变效果最佳,贮藏品质最佳。
5、10、15 mmol/L 草酸处理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采后银条褐变指数,延缓了 L值下降,维持了银条较好的外观品质。草酸行业处理提高了银条 SOD、CAT 活性以及 AsA、GSH 含量,明显提升了银条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了活性氧自由基积累,维持了银条细胞膜完整性及其区室化分布,降低了酶促褐变的发生;同时,草酸处理还可显著抑制银条酚类物质积累,降低 PPO、POD 和 PAL 活性,减轻酶促反应发生。其中,10 mmol/L 草酸抑制银条褐变效果最好。主成分分析表明,测定指标可拟合为 2 个主成分,其总贡献率为 93.937%,第 1 主成分主要包括 PAL、总酚、PPO、POD,第 2 主成分主要包括 SOD、CAT、GSH,它们是影响银条褐变的关键指标。贮藏 10 d 后,10 mmol/L 草酸处理银条综合得分最低,褐变程度最轻,贮藏品质最好。这一系列研究成果表明,草酸在银条保鲜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有望为银条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推动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