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核心数据:截至2025年6月,我国新一代太阳望远镜项目在稻城启动,主镜口径达2.5米,预计2026年底完成建设;观测视场扩大3-4倍,选址海拔4700米,具备全球领先的天文条件。
行业动态与技术突破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望远镜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在天文领域加速布局,从“中国天眼”FAST到新一代太阳望远镜的落地,彰显了我国在高端科研仪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与创新能力。随着空间探测和时域天文研究的需求激增,望远镜产业正成为连接基础科学探索与技术应用的关键纽带。
全球最大的轴对称太阳望远镜项目“WeHoST”于2025年6月正式在四川稻城无名山启动建设。该望远镜主镜口径达2.5米,兼具高分辨率与大视场优势,观测范围覆盖整个太阳活动区,其空间分辨率较同类设备提升显著,同时观测视场扩大3-4倍。选址海拔4700米的稻城地区,凭借其优异的大气宁静度和全年晴朗天气条件,为极端精密天文观测提供了天然优势。
WeHoST项目通过快速光路切换技术(10分钟完成日夜模式转换),打破了传统太阳望远镜仅限白天工作的限制。这一功能使其既能专注研究太阳活动,又能灵活观测超新星爆发、引力波等瞬变天文现象,为“时域天文学”提供关键数据支持。国际上,这类具备多任务能力的望远镜正成为各国竞争焦点,而我国通过技术迭代与选址优化,在产业布局中占据先机。
作为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WeHoST不仅聚焦太阳物理研究,更被纳入中国参与的国际天文联网计划。其地理位置处于东半球观测空白区,可与欧美望远镜形成互补,提升对快速天体现象的全天候追踪能力。未来,这类设备将推动我国在暗物质探测、系外行星成像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并带动光学制造、数据处理等相关产业链升级。
总结展望
2025年,中国望远镜行业正从单点技术攻坚向系统性产业布局跃进。稻城太阳望远镜项目的推进,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天文仪器研制中实现了自主可控的技术跨越,并为时域天文学、行星科学等多领域研究注入新动能。随着2026年底设备落成,中国望远镜不仅将深化对宇宙的认知边界,更将成为全球科研合作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