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机械 资讯详情
无人机飞行管理升级!武汉新规强化实名登记与责任追溯
 无人机 2025-05-28 09:48:16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8日,随着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与无人机使用场景持续扩展,城市空中交通安全管理面临新挑战。为规范飞行秩序、防范"黑飞"风险,武汉市将于明日(5月29日)正式实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实名登记制度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这标志着我国低空空域治理迈出关键一步。

  一、无人机实名登记制度正式落地武汉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根据新规要求,自5月29日起所有在武汉市范围内使用的民用无人机(含各类机型及重量)均需完成实名注册登记。该规定明确将警用、军用和海关用途航空器排除在外,覆盖个人用户与法人单位。此举旨在通过数字化身份管理实现飞行主体可追溯,为后续空域划设、动态监控等管理措施奠定基础。

  二、个人及机构登记细则全面规范

  实名登记系统对不同主体提出差异化要求:自然人需提供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并完整填报无人机产品类型、序列号、识别码等技术参数;法人单位则须提交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信息及具体用途说明。登记平台将通过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确保飞行行为可监管。

  三、违规飞行处罚力度显著提升

  《办法》明确违反实名登记规定的法律后果:未注册无人机擅自升空者将面临最高2万元罚款,首次违规可处200元以下警告。这一处罚标准依据国务院及中央军委联合颁布的管理条例设定,通过阶梯式惩戒机制强化制度刚性约束。

  四、科技赋能构建安全飞行生态

  警方特别指出,实名登记不仅是管理手段,更是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系统将与空管部门数据实时联动,对违规行为实施精准预警。同时鼓励市民使用"武汉公安"官方平台完成注册,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信息不可篡改。

  五、多方协同筑牢城市安全屏障

  新规落地后,公安机关将依托登记数据库建立飞行备案机制,在重大活动期间或敏感区域可实现动态管控。数据显示,2024年武汉市无人机保有量同比激增67%,规范管理已成社会治理刚需。此次制度创新既保障公众参与低空经济的权利,也为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合法用途提供明确指引。

  通过构建"登记-备案-监控"三位一体管理体系,武汉正推动无人机应用向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这一举措不仅回应了城市安全管理的现实需求,更为全国其他地区探索低空空域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经验。随着5月29日新规生效,市民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需主动履行登记义务,共同维护安全有序的城市飞行环境。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无人机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