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植保无人机作为智能农机的典型代表,已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装备。2025年,无人机行业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酒泉市植保无人机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2030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酒泉市通过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举办实操技能大赛、鼓励开展跨区作业服务等多种措施,推动植保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自2014年酒泉市瓜州县腰站子镇引进首台植保无人机后,其高效、精准、环保的作业特性迅速获得了广大农户的认可。特别是从2019年开始将植保无人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后,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组织的购机用机积极性。目前,酒泉市拥有各类植保无人机590架,从事社会化作业服务的市场主体228家,从业人员接近900人,常年作业服务面积在300万亩以上,实现经营服务收入3000万元以上。作业范围涵盖粮食作物、制种产业、牧草等经济作物田间管理除草、杀菌、杀虫,叶面肥、化肥播撒等。
(一)无人机作业质量标准缺失
目前,行业内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服务规范及作业效果评估体系,导致作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用户信息不对称,难以全面准确了解服务商的真实能力和作业效果,容易遭遇虚假宣传或服务质量不达标的情况,权益因此受到损害。
(二)无人机作业成本过高
为争夺作业市场份额,部分植保无人机飞防服务商采取低价竞争行为。由于植保无人机在乡间开展作业服务,车辆运输转移成本不可忽视,油耗占比因作业区域、车辆类型、作业频次等因素而异。一般而言,在远距离作业或作业区域分散的情况下,车辆油耗占服务总收费的5%—15%。服务商通过低价竞争策略争取更大订单,导致作业质量下降,影响行业整体形象。
(三)行业准入门槛低
许多服务商未经行政许可或不具备资质即擅自开展飞防作业,不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因为技术水平“一套参数打天下”,不根据作物种类、生长阶段、病虫害类型等因素调整作业参数(如飞行高度、速度、药液量等),而是采用固定不变的作业模式,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防治效果不理想,甚至可能对作物造成药害,损害农户利益。
(四)缺乏有效的行业协会监管
由于植保无人机行业发展迅速,利益驱使导致作业市场逐渐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尽管优秀的无人机植保队作业高效,能够保证质量,但大量新增的无人机植保队、个人在使用植保无人机作业过程中,操作很不规范,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众多植保无人机操作手缺乏安全防护,在作业时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出现给作物打出药害、技术不到位造成人身伤害等情形。
(一)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
为推进植保无人机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建设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规范无人机飞防植保业发展,应尽快成立植保无人机协会,从装备建设、安全生产、技能培训等方面协助政府部门进行全面的行业管理,推动植保无人机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建议政府建立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前置程序——行政许可准入制度,对从事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的企业和组织进行资质考核审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安全条件。制定行业技术质量标准,推动形成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技术规范,包括作业流程、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方面,规范市场秩序。
(二)建立后台监管,提高作业质量
建立健全由政府部门管理的植保无人机作业质量后台监管平台,对无人机飞防作业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包括速度、高度、喷幅、药量等关键参数;对作业数据进行精确分析,及时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作业行为;生成详细的飞行记录和数据报告,为解决纠纷提供有力证据,通过平台监管切实做到高标准高效率完成作业任务。
(三)制定技术规范,统一作业标准
无人机行业现状分析指出,结合存在的其他作业质量问题,根据生产实践需要,尽快制定植保无人机作业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并逐步上升为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强制要求执行,提高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和质量,为开展市场监管提供依据。
(四)加强技术培训,实行作业补贴制度
通过政府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定期、不定期开展植保无人机现场实操和理论教学专业培训,使广大植保无人机管理、操作人员深入了解植保无人机的技术原理和操作规范,切实提高相关操作技能,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先进经验,促进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作业质量和效果,增强农户用户消费者满意程度。为了鼓励飞防服务组织或个体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飞防作业服务,建议政府施行作业补助制度,根据作业面积、效果、服务质量等考量因素,对达到一定标准的飞防作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补贴。
2025年,无人机行业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成立行业协会、建立后台监管平台、制定技术规范和加强技术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植保无人机的作业质量和行业管理水平,推动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实施作业补贴制度,可以进一步降低服务商的运营成本,提高农户的满意度,为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