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23日当周,我国食用油市场呈现结构性调整态势。在菜籽油与棕榈油商业库存下降的带动下,国内三大主要植物油(豆油、菜油、棕榈油)总库存量为185万吨,较前一周减少1万吨,同比仍处于历史高位。这种波动反映出当前油脂供需关系中的季节性特征及市场动态平衡机制。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粮油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截至监测周期末,国内三大油脂商业库存合计185万吨,周环比下降1万吨,较上月同期增加8万吨,同比上升10万吨。其中豆油库存攀升至70万吨(周增6万吨),而菜籽油与棕榈油分别降至79万吨和36万吨。这种分化表明不同油脂品种在供应端和消费端面临差异化压力。
作为占比最大的食用油品类,豆油库存突破70万吨关口,周环比增幅达6万吨。尽管同比仍下降22万吨,但月度数据连续两期回升显示大豆压榨产能利用率提升。当前国内油脂消费结构中,豆油在餐饮及食品加工领域的刚性需求支撑其库存持续攀升。
菜籽油商业库存周环比减少2万吨至79万吨,但月度水平仍较去年同期增加35万吨。这主要源于进口加拿大油菜籽到港量稳定,叠加国内春播季油脂储备策略调整。尽管终端消费逐步回暖,但加工企业为应对价格波动选择维持较高安全库存。
作为温度敏感型油脂,棕榈油商业库存降至36万吨,周降幅达5万吨,月环比减少4万吨。随着国内气温升高,棕榈油进口节奏放缓叠加餐饮行业需求释放,导致其库存加速去化。但同比仅下降3万吨的数据显示,国际市场供应稳定性对国内市场形成有效缓冲。
综合来看,当前油脂市场呈现"总量趋稳、结构分化的特征":豆油受产能扩张推动持续累库,而菜籽油和棕榈油在消费回暖与进口节奏调控下加速去库存。这种分化既体现了不同品类的供需弹性差异,也反映了国内粮油市场通过动态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随着夏季油脂消费旺季临近,后续供应端政策动向及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仍将是影响库存变化的关键变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