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机械 资讯详情
无人机赋能中国低空经济新赛道:2024民航发展数据透视
 无人机 2025-05-23 12:40:21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航空运输持续复苏的背景下,中国通用航空与无人机产业正成为推动低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无人机注册量突破217万架,操控员执照持有者超24.7万,低空经济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迈入万亿级市场。这一系列数据不仅折射出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更为未来十年的产业升级描绘了清晰路径。

  一、通用航空基础建设加速推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底,传统通用航空企业数量达760家,较上年净增70家;在册航空器总量3232架,教学训练用机占比近四成(1252架)。全国通用机场总数突破475个,其中A类机场172个,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进一步完善。尽管全年飞行时长微降至134.1万小时,但产业规模化发展根基持续夯实。

  二、无人机运营体系实现跨越式增长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无人机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24年底持有运营合格证的单位达19,979家,其中华东地区以5397家领跑全国;注册用户总量激增至161.9万个,较上年新增80.4万。值得关注的是,企业法人用户占比约6%,个人爱好者构成主体力量。全行业无人机保有量达到217.7万架,同比增长近一倍。

  三、低空经济生态链加速成型

  从飞行数据看,2024年无人机累计作业时长突破2666.7万小时,较上年增长15.4%。与之呼应的是,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达1.5万亿元,至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这一增长轨迹印证了无人机在农林植保、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深化,以及通航服务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耦合。

  四、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在专业能力建设层面,全国已累计颁发27.33万本无人机操控员执照,有效持证率达90.5%(24.73万)。随着"机-证-人"体系的完善,专业化运营与合规管理正成为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双轮驱动。这种人才储备趋势为低空经济向规模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区域协同推动产业空间重构

  从区域分布看,华东(5397家)、中南(4218家)和华北(3000家)三区无人机运营单位数量占全国总量近七成。这种集聚效应既反映了经济发达地区对新技术的接纳速度,也为跨区域协同创新、资源要素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文通过解析最新行业数据可见,中国低空经济已构建起"基础设施-市场主体-专业人才-应用场景"的完整闭环。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技术迭代加速,无人机产业与通用航空协同发展将催生更多新业态,为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能。到2035年实现3.5万亿元市场规模的目标,正沿着清晰的技术路线稳步迈进。(注: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民航局公开发布的《2024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无人机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