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2025年全球投资者大会上,监管层释放了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通过优化境外上市备案机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等举措,中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吸引国际资本参与境内市场,同时支持企业拓展全球化布局。数据显示,年内已有49家公司完成境外发行上市备案,多家行业龙头启动港股上市进程,跨境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持续深化。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跨境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以来,中国证监会持续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截至5月21日,年内已有49家公司完成境外发行上市备案,其中宁德时代以约52.9亿美元的募资规模创下2023年以来全球最大IPO纪录,并仅用25天即走完备案流程,刷新近年最快记录。另有143家企业的备案申请正在推进中,其中超七成计划赴港上市。这一进程不仅为境内企业搭建了国际融资平台,更通过“A+H”股模式增强了市场活力。恒瑞医药、吉宏股份等公司近期通过港股聆讯,预计将于5月底完成上市,进一步凸显跨境资本流动的活跃态势。
截至2025年4月,QFII机构总数已达881家,较年初新增20家,外资通过该渠道持有A股流通市值稳定在3万亿元左右。监管层明确将优化QFII准入服务流程,探索资格审批与开户“一站式”办理,并计划扩大投资标的范围至更多金融衍生品及REITs等资产类别。同时,香港交易所正推进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跨境风险管理工具开发等合作项目,为国际资本参与境内市场提供更便捷通道。
政策层面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申请新业务资质、设立本土化产品,并通过简化跨境直接投资流程、推进QFLP和QDLP试点深化双向开放。例如,在风险管理领域,正逐步放开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期权市场的限制;在人才流动方面,探索金融从业者资格互认机制以促进专业服务跨境衔接。这些举措将吸引更多海外长期资金与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优化境内资本市场参与者结构。
通过系统性完善跨境资本管理框架,中国正加速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数据显示,2025年至今已有超百家企业启动境外上市备案程序,反映出市场对政策红利的积极回应。专家指出,深化开放不仅能增强境内金融机构的全球竞争力,更将吸引优质外资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形成“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良性循环。未来伴随跨境金融产品创新及监管协作机制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有望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
总结
2025年开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跨境开放进程显著提速,从备案效率提升到制度体系优化,一系列举措正系统性地打通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的堵点。数据显示,企业跨境上市步伐与外资机构参与度持续增强,政策红利已转化为实际市场动能。随着合格境外投资者机制、衍生品对外开放等配套措施落地,中国资本市场将加速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为国际投资者创造共享发展机遇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