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密集调整正深刻影响着跨境电商业态。伴随91%加征关税的撤销及小额免税政策取消,行业迎来补货潮与成本重构双重变局。大卖家通过库存策略缓冲冲击,而小商家则面临物流成本激增的考验,凸显出跨境电商在政策波动中差异化生存的复杂图景。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商务部近期宣布撤销对华商品加征的91%关税,并将34%对等关税措施进行调整,其中24%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关税。与此同时,国际邮件从价税率由120%大幅降至54%,取消原定6月起实施的包裹从量税上调计划。政策松绑直接推动跨境电商企业掀起补货潮,部分从业者透露海外仓库存已接近清空,需紧急补充货源以应对销售需求。某跨境电商业内人士指出,航运价格因集中出货出现波动,多家航司已通知将自下周起每柜涨价,并催促卖家本周完成发货。
美国T86政策的终止彻底改变了跨境电商竞争格局。此前价值800美元以下商品可享受免税优惠,现所有包裹需依法缴税报关。这一变化对依赖一件代发和小额物流渠道的小商家形成重创,预计其运费成本将上升50%左右。相比之下,具备海外仓储备货能力的大卖家可通过规模效应消化部分成本压力。某头部跨境电商公司负责人表示,尽管4月关税调整期间未进行价格变动,但通过优化供应链(如从国外供应商直发)已实现时效与成本的平衡,新政下美国市场运营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政策波动对行业龙头的冲击呈现短期性特征。数据显示,4月关税提高期间,低客单价产品销量略有增长但未达预期峰值,高单价商品销售保持平稳。某跨境电商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次调整持续时间较短且存在90天缓冲期,预计全年影响可控。从业者普遍认为,大卖家可通过海外仓囤货、多国供应链布局等策略缓解冲击,而中小商家则需在成本控制与合规经营间寻找新平衡点。
总体来看,关税政策的结构性优化为跨境电商行业注入短期活力,但市场分化趋势将更加显著。企业需密切关注90天缓冲期后的税率走向,在库存管理、物流渠道和供应链弹性方面持续升级策略。随着政策不确定性逐步消退,具备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有望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