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农业 资讯详情
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长汀县打造全省首个供销农场智慧服务中心
 智慧农业 2025-05-22 07:30:41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我国智慧农业加速推进,在保障粮食安全与提升生产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革命老区的长汀县,通过创新整合资源、引入智能化技术,率先建成全省首家供销农场智慧农业服务中心,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一、全省首创智慧农业服务中心落地长汀 推动粮食生产现代化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5月,长汀县依托河田镇、三洲镇、大同镇等核心产区,在盘活闲置粮站资产基础上建成智慧农业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营。该中心以"烟—稻""芋—稻""稻—稻—油"种植模式为载体,通过无人化低空服务技术构建起覆盖种植全流程的智慧农业生产体系,预计年服务农田面积超2万亩,有效提升区域粮食综合产能。

  二、"四化"模式赋能农业生产全流程管理

  中心创新应用农田数字化、农机智慧化、农场无人化和管理智能化四大核心模式:通过高精度遥感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与作物长势;配备植保无人机、无人插秧机等智能装备实现精准作业;搭建云端管理系统对生产环节进行可视化调度。这种集成化解决方案使传统耕作效率提升40%以上,为粮食稳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三、规模化设施配置实现农业服务全覆盖

  中心规划用地达4653平方米,配套建设2000吨级粮食仓储库、500平方米智慧育秧中心及农资配送网络。硬件方面部署农机设备超35台套(含植保无人机6台)、烘干设备30台套,并引入智能加工线实现年处理稻谷1000吨的产能。通过整合资源,该中心可为汀南片区农户提供从播种到收储的一站式服务,年度粮食烘干能力达3000吨、农资配送量超500吨。

  四、智能技术助力降本增效 提升种植效益

  通过与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协作,中心引入精准插秧、自动化收割等智能化工艺,每亩可降低生产成本300-400元;无人机监测系统则实现病虫害预警和水肥管理优化,进一步减少120元/亩的支出。这种技术赋能使水稻种植综合效益提升约25%,直接带动农户增收超600万元/年,为老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总结展望】

  长汀县智慧农业服务中心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传统农产区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迈出关键步伐。通过整合先进技术和资源要素,该中心不仅有效破解了粮食生产中的效率瓶颈,更探索出"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未来随着技术持续迭代升级,其经验模式有望在更多地区推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智慧农业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