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农业 资讯详情
中国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数保持世界首位
 农业 2025-05-21 10:10:13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农业智慧守护传统根基 文化遗产谱写可持续发展新章

  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正式认定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中国拥有的此类遗产数量增至25项,持续领跑全球。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更体现了生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一、千年梨园:高空作业与生态庭院的智慧结晶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位于黄土高原腹地,是西北地区现存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连片古梨园。当地农民通过代际传承的“天把式”高空嫁接技术、高杆吊枝栽培法等传统农作技艺,在陡峭地形上创造出独特的立体种植模式。同时,“掸花震虫”物理防虫、“烟汁杀虫”生物防治手段,以及以水带肥的生态循环系统,构建了兼顾产量与环境保护的复合生产体系。梨园内保留的土窖贮藏技术,更将传统保鲜智慧延续至今,成为北方旱作农业的重要文化遗产。

  二、珍珠共生:鱼蚌互利的水域生态典范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以“附壳珍珠”培育技艺为核心,通过鱼蚌共养模式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该系统通过筛选优质珍珠蚌与特定鱼类品种,在同一水域中形成食物链互补——鱼类排泄物为蚌类提供养分,而蚌类则净化水质促进鱼类生长。这种基于自然共生原理的养殖方式,不仅维持了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的多样生态结构,还衍生出涵盖珍珠加工、渔牧经济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可持续水产养殖的中国样本。

  三、白茶密码:气候禀赋与技艺传承的文化符号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依托独特的“南风天”自然条件,在太姥山麓孕育出以大白茶、大毫茶为代表的特色茶种。传统有性繁殖技术保留了茶树的基因多样性,而“不炒不揉”的萎凋工艺则最大限度留存茶叶天然风味。茶园采取生态种植模式,通过间作绿肥作物、构建林茶共生系统提升抗病能力,形成垂直立体景观。从采青到仓储的完整技艺链,不仅保护了地方品种资源,更让白茶文化成为闽东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

  四、遗产价值:传统农业的现代启示

  三项新增遗产共同印证了中国农耕文明“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通过观察自然规律发展出的技术体系,在减少外部投入的同时保持生产韧性。甘肃梨园的高空作业技术解决了黄土高原耕地稀缺难题,德清珍珠养殖突破了水域资源利用瓶颈,福鼎白茶则展现了气候劣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可能性。这些遗产不仅是历史活态博物馆,更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径。

  截至2025年5月,中国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数量已达25项,这一成就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农耕智慧的广泛认可。从黄土高原到江南水乡,从西北茶山到东海之滨,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生物多样性宝库,更是文化传承与经济振兴的纽带,持续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挑战贡献东方方案。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农业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