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农业 资讯详情
科技创新驱动 黑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再攀新高
 农业 2025-05-21 16:19:02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以金融活水浇灌农业科技沃土

  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压舱石",黑龙江省2024年实现粮食总产量800.17亿公斤,连续15年稳居全国首位。在这一成就背后,农业科技的深度应用与政策性金融的精准赋能成为关键支撑。通过构建科技兴农合作平台、创新信贷支持模式,农业政策性金融正持续为龙江大地注入"智慧基因",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升级。

  一、构建科技兴农政策体系 打造现代农业新引擎

  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聚焦农业科技核心领域,建立"政银企"协同机制,累计投放"十四五"时期农业科技贷款125.63亿元。截至2025年4月末,重点支持种业振兴、智能农机研发及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保障网络。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利率优惠等举措,已为农业科技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超亿元。

  在产品创新方面,该行精准设计"科技贷""智慧农业贷"等专属金融产品,建立差异化风险评估机制,有效破解轻资产科创企业的抵押难题。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周期金融服务,在2025年已新增投放9.53亿元农业科技贷款。

  二、科技赋能春耕生产 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2025年的春耕备耕关键期,金融支持重点向高端农机装备制造倾斜。通过发放2.1亿元专项信贷资金,保障农机具全产业链融资需求,推动智能数控折弯机、激光切割设备等先进制造技术落地应用。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借助政策性贷款完成38台新型平地机和79套农用履带的生产交付,研发升级的鲜食玉米收获机实现作业效率提升40%。

  通过"以点带链"模式,金融支持不仅助力单个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更带动上下游形成产业集群。在三江平原核心产区佳木斯市,信贷资金撬动效应已延伸至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加工等环节,形成"研发-生产-服务"的现代农业装备产业链闭环。

  三、科技与金融共振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数据显示,政策性金融支持使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至68%,智能农机装备覆盖率达75%。通过卫星遥感监测、物联网传感器等数字技术的应用,粮食生产精准化水平显著提高,每公顷增产潜力达12%-15%。

  展望未来,农发行将持续深化科技金融融合创新:一方面扩大对生物育种、智慧农场等前沿领域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探索碳汇计量、农业大数据应用等新型价值评估体系。预计到"十四五"末期,农业科技贷款规模将突破200亿元,为龙江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注入更强动能。

  这一实践表明,当政策性金融的活水精准滴灌科技创新土壤时,不仅能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更能构建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支撑体系。通过科技与资本的双向赋能,黑龙江正在书写"中国饭碗装中国粮"的新篇章,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农业现代化的壮丽图景。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农业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