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河南省政府于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聚焦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两大核心目标,通过系统性政策设计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文件提出构建涵盖生产支持、市场调控、风险保障等多维度的支持体系,旨在夯实“中原粮仓”根基,为全国粮食安全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农业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河南省明确将通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持续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强化省级化肥政府储备制度,完善农资保供稳价机制,确保关键生产资料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这一系列措施既保障了农户直接收益,又为粮食全产业链的平稳运行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文件提出建立覆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动态监测网络,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市场供需精准研判。在购销环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市场化收购与政策性收储,确保粮源有序流转。此举有助于破解“价高伤民、价低伤农”的传统困境,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
为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河南省将完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并全面推广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产粮大县的农业保险县级财政承担比例将得到调整,省级财政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显著减轻基层财政负担。
通过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河南省将在基础设施、技术推广等领域集中资源倾斜。同时严格落实中央与地方联动的粮食产销区补偿政策,推动形成跨区域利益共享格局。在此基础上,继续执行产粮大县奖补政策,激励地方政府深耕粮食生产主业。
从农资储备到价格调控,从风险分担到财政转移支付,河南省通过制度创新构建起多层级的农业支持体系。特别在应对市场波动时,政府储备调节与市场化机制形成互补,既稳定了农民预期,又维护了消费者利益,实现了粮食安全与发展质量的有机统一。
该政策组合拳体现了对农业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深刻把握,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风险保障,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培育新型动能。预计随着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河南省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