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5月16日,在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活动上,北京市通信管理局集中发布多项创新成果。通过启动全国首个省级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扩大外资企业开放试点、推出为民服务升级举措等行动,北京正加速打造算力资源枢纽与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算力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北京市算力互联互通平台首批接入6家行业代表单位,包括金融数据服务商、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及文化科技企业等。该平台整合京津冀及内蒙古、甘肃等地智能算力资源超60E FLOPS,并完成与国家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对接,累计上传算力标识11.5万条。目前已有30余家算力服务商接入全国互通体系,可为医疗、制造、交通等领域提供精准算力匹配服务。通过构建“跨地域、跨主体、跨架构”的资源调度网络,北京正推动AI模型训练、工业仿真等高算力需求场景的效率提升。
第二批6家外资企业获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涉及技术开发、生活服务及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自试点启动以来,北京累计获批企业已达10家,覆盖欧美及亚太地区资本主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不仅为国际企业提供市场准入通道,更将通过良性竞争倒逼本土技术创新,加速形成“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循环格局。数据显示,这些企业的业务申请数量和种类持续领跑全国,成为首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撑。
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组织行业推出"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十条举措":在网络升级方面,加速5GA和万兆光网建设,针对国际游客推出融合通信与支付功能的短期套餐;在服务优化层面,实现自有营业厅"爱心专席"100%覆盖,并完成APP适老化改造;信息安全领域重点强化非应邀信息治理,推广"防骚扰"产品并完善二次号码焕新服务。通过动态监测、精准施策和跨域协同,北京正构建更安全高效的数字服务体系。
此次系列举措标志着北京市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及民生服务保障三大维度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全国首个实现省级算力网络与国家级平台对接的城市,北京通过制度创新持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构建"计算高效流动、资源智能调度、服务普惠安全"的数字经济生态奠定坚实基础。这些实践不仅助力首都打造全球数字标杆城市,更为全国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