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39家上市煤企实现净利润1650.34亿元,其中32家企业盈利;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进一步降至336.45亿元,仅29家保持盈利。在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行业面临利润普遍下滑、供需失衡加剧等挑战,但部分企业通过产业链延伸、降本增效及衍生品工具应用实现逆势增长,为行业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煤炭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24年山西中硫主焦煤价格跌幅达42%,2025年一季度继续下滑25%;同期秦皇岛港5500K动力煤价格分别下跌14.5%和12.3%。尽管动力煤以长协定价为主,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小,但行业整体净利润同比仍显著缩水。神华、中煤等以动力煤为主的龙头企业经营稳定性优于焦煤企业,凸显资源结构对业绩的影响。
在行业普遍下滑的背景下,2024年仅7家企业实现利润正增长,2025年一季度减少至3家。其中,宝丰能源通过煤焦化全产业链布局,2024年净利润增长12.16%,其煤化工板块贡献超六成利润;陕西煤业凭借吨煤成本280元(行业平均约440元)的优势,在价格下跌中仍保持竞争力。技术升级与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抵御周期波动的关键。
期货工具在风险管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部分企业通过买入套保锁定采购成本:例如某钢企在焦煤合约上采用“跨期套利+多式联运”策略,在2024年四季度完成2.4万吨焦煤交割,有效对冲价格波动风险。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煤炭企业已从单一期货套保转向场内、场外工具结合的多元化策略,包括仓单质押与实物交割优化资源配置。
2024年原煤产量增长1.3%,进口量激增14.4%,而消费仅增加1.7%;2025年一季度供给端压力加剧,产量同比扩大至8.1%,需求端火电、钢铁等产业疲软导致库存高企。市场人士建议企业采取“长协锁价+衍生品对冲”双轨策略,并加速向新能源领域延伸:头部企业可探索风光发电与氢能业务,中小企业则应深耕煤化工高附加值产品开发。
结语
面对价格下行与供需矛盾的双重压力,煤炭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成本控制、创新金融工具应用及推动产业链升级,企业可在保障传统业务现金流的同时培育新增长极。未来需持续关注政策导向与市场变化,在周期波动中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从“资源依赖”向“技术驱动+多元协同”的转型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