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苹果产业作为重要农业支柱,其年度产量波动直接影响市场供需平衡。近期针对陕西、甘肃等核心产区的实地调查显示,2025年产季苹果坐果形势呈现显著分化特征:极端天气导致部分主产区减产压力加剧,而科学管理区域则有望实现丰产。研究人员重点考察了温度、降水及灾害性气候对坐果率的关键影响,并结合果园套袋计划动态评估未来产量趋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苹果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陕西省作为全国最大苹果生产基地,多个核心产区出现明显坐果困难现象。白水县晚熟品种因花期养分分散和大风天气导致坐果率下降,预计产量同比减少5%10%;洛川县菩提镇晚熟富士受低温干旱叠加影响,坐果率较去年降低30%,槐柏镇果园出现严重落果现象,10亩示范园套袋量从13万骤降至8万。富县交道镇持续40天无降水加剧土壤墒情恶化,虽存在增产潜力但当前形势仍不容乐观。
在科学管理与防灾措施作用下,部分产区实现逆境突破:宜君县通过疏枝修剪技术使坐果量同比提升40%,某4亩果园套袋计划翻倍至4万;黄陵县隆坊镇防雹网覆盖后,10亩果园套袋预期从3万增至910万。庆阳市凭借丰富花量和稳定授粉环境,多数果园坐果率保持正常水平,预计产量较往年增长15%以上。
4月陕西北部遭遇7℃极端低温及6级大风天气,直接导致洛川旧县镇幼花冻害、富县羊泉镇授粉失败。持续干旱使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临界值50%,叠加空气湿度降至30%以下,花粉活力下降引发坐果率集体滑坡。研究人员测算显示,在正常年份陕西产区苹果平均单产约1.2吨/亩,而当前调研数据表明部分区域已较该基准线降低20%40%。
果园管理者通过调整套袋数量传递出复杂信号:长武县某果园将套袋量从8万降至6万,旬邑县张洪镇出现15%空枝率;但黄陵田庄镇果农逆势增加至4万套袋目标。综合各产区数据测算,陕西主产区整体减产幅度初步预估在20%30%,若未来两周降水改善且无二次冻害,最终损失或收窄至15%25%。
除天气因素外,腐烂病扩散导致旬邑县秦冠品种坐果率下降8个百分点;白水县出现砍树弃种现象折射出老化果园更新压力。值得关注的是,庆阳市通过优化早熟嘎啦与晚熟富士配比,在保证总产量的同时提升市场竞争力,这种结构化调整可能重塑未来产区布局。
本次调研揭示苹果生产正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考验:极端天气对坐果关键期的精准打击已成新常态,而科学管理措施可有效缓冲减产冲击。随着套袋工作全面展开,最终产量仍存在动态调整空间,但2025年产季整体供应收缩已成定局。建议种植主体加强花后管理,并关注68月果实膨大期的降水与温度变化趋势,以科学应对市场供需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