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速,养老金融服务创新成为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抓手。广州市以政策协同为突破口,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通过制度设计、产品供给和产业联动等举措,探索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为全国养老金融改革提供实践样本。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金融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广州市持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实现“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跨越。企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发展迅速,目前已有3015家企业建立相关计划,覆盖51万名职工,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工具。作为首批个人养老金试点城市之一,广州在养老理财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领域形成全国最全的试点业务矩阵,为居民提供多元化资金储备选择。
聚焦老年群体需求差异,广州市推动保险机构开发“银龄安康”意外险、“穗岁康”补充医保等特色产品。广东辖内率先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试点,实现医疗健康资源的无缝衔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达212.92万,老龄化率达18.7%,庞大的银发市场正催生养老金融产品的持续创新。
通过银行信贷、债券发行、REITs试点等多维度融资支持,广州加速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建设。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协同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建设,形成“保险+养老+医疗”生态圈。政策还鼓励探索港澳跨境金融合作,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资源联动优势扩大服务半径。
针对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广州要求金融机构开设适老化服务窗口,简化业务流程并加强投资者教育。通过社区网点改造和智能设备适配,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与获得感。同时建立养老金融示范区,将政策集成优势转化为可复制的创新经验。
在强化产品备案审查、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同时,广州推动民政、卫健等部门数据共享,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与金融供给精准匹配。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综合措施,引导金融机构下沉服务重心,重点支持普惠型养老项目。
当前,广州市正以“养老金融十二条”为指引,在制度创新和产业融合中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随着政策红利逐步释放,预计到2025年将形成涵盖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智慧养老的千亿级产业链集群。这一实践不仅回应了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求,更为全国养老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了兼具系统性与操作性的区域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