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无人机编队表演和直升机观光项目的兴起,一场以“低空+”为核心的文旅革命正在重塑消费场景。从海南的高空跳伞到重庆的无人机灯光秀,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立体化体验撬动万亿级市场,成为推动文旅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三亚塔赫跳伞基地,游客通过固定翼跳伞以180度视角俯瞰碧海蓝天;重庆两江新区的龙兴通用机场内,市民乘坐直升机饱览长江三峡壮阔景色;黄山齐云山景区的无人机编队则用光影勾勒出文化符号。这些创新项目不仅将传统观光升级为沉浸式体验,更带动餐饮、住宿等关联消费增长。数据显示,三亚低空旅游企业2024年接待量已超6000人次,重庆通过发放3000万元低空飞行消费券直接拉动5亿元消费。
各地政府正以真金白银推动产业落地。合肥对每条载人eVTOL航线给予100元/人次补贴;苏州设立最高50万元奖励鼓励开通观光航线;重庆将无人机表演从节庆活动升级为常态化展演,5000架编队的月度主题更新持续吸引客流。政策组合拳涵盖产业链培育、场景开放和人才激励:四川支持航空文创产品开发,浙江鼓励低空农文旅融合项目,海南则依托自贸港优势探索设备交易与制造产业集群。
当前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和技术成本制约。某景区运营负责人指出,无人机表演需深挖本地文化元素避免“千篇一律”,可通过构建区域IP矩阵提升竞争力。技术创新正成为破局关键:轻量化飞行器研发将降低体验门槛,“低空+研学”“低空+康养”等模式持续拓展应用场景。专家建议,在人才培育方面应建立补贴机制,推动低空经济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从设备制造到场景应用的完整链条。
【结语】
作为文旅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低空旅游正在重构消费空间格局。通过政策引导、技术突破和业态创新三重发力,这一新兴领域将加速实现“天上飞”与“地上热”的双向赋能。当无人机灯光照亮夜空,当直升机掠过山川湖海,低空经济正以全新维度为文旅市场注入持久活力,在消费升级浪潮中书写更多云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