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电力系统互联互通建设按下快进键,核心设备需求持续释放。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速构建,跨区域电网互联成为破解能源分布不均的关键路径。特高压直流工程和背靠背项目的规模化推进,不仅将有效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效率,更将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带来显著增量空间。本文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中的设备投资机遇,解析核心环节竞争格局与市场扩容逻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设备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呈现逆向特征,西北、西南地区发电量已超本地消纳能力125%和111%,亟需通过大容量输电通道实现跨区域电力互济。电力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背景下,特高压直流工程作为远距离输电最优方案,背靠背项目则解决相邻电网异步互联难题,两者共同构成全国电网"主动脉+毛细血管"的立体架构。预计2025年将核准特高压直流线路56条、交流34条及背靠背工程56个,较2024年的2直2交实现跨越式增长。
当前特高压核心设备六大件(换流变压器、组合电器等)占项目总投资比例超80%,单条直流线路平均投资规模达5080亿元。随着柔性直流技术渗透率提升及工程规模扩大,预计"十五五"期间年均开工67条特高压线路,带动设备市场空间较20202024年均值163.2亿元增长182%至460亿元。换流阀、变压器等高壁垒环节竞争格局稳定,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和产能储备将优先受益。
针对相邻省份电网异步互济难题,背靠背项目通过直流通道实现电力双向传输,在闽赣、皖鄂等56个重点区域加速落地。此类工程换流变压器与换流阀采购占比超40%,为设备制造商创造增量市场空间。以渝黔联网为例,其投运后可提升川渝电网外送能力30%,验证了背靠背项目在区域电力平衡中的关键作用。
特高压核心设备领域呈现"强者恒强"态势:换流变压器环节参与者46家,CR3达75%;交流GIS组合电器市场前三厂商中标率超80%。技术迭代带来的柔性直流渗透(当前占比约25%)将进一步拉大企业间技术差距,具备IGBT、控保系统自主化能力的厂商将获取超额收益。
总结: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窗口期,特高压与背靠背工程作为电网互联核心载体,正迎来核准与开工高峰。设备制造商凭借高技术门槛和规模化效应,在订单放量过程中将实现业绩持续增长。预计20252030年行业复合增速超15%,换流阀、变压器等关键环节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本轮投资周期,但需关注电网投资节奏波动及技术替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