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5月13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北京)沙特农业产业和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两国企业及机构签署了超4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涵盖绿色技术、智能装备、生物育种等关键领域。这场聚焦农业创新与国际合作的盛会,不仅展现了中沙经贸关系的蓬勃活力,更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农业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论坛期间,双方企业及机构共签署合作协议70余个,总金额突破40亿美元。合作内容聚焦绿色技术应用、智能装备输出、生物育种研发和跨境供应链优化等核心领域。这些项目的落地将有效推动两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度对接,尤其在节水灌溉、智慧农场建设以及农产品贸易数字化等方面形成协同效应。
作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地,北京市凭借75%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在种业研发、数字农业等领域形成显著竞争力。通过航天育种技术突破和智能装备产业链整合,北京不仅培育了多个知名农业品牌,更构建起覆盖技术研发到市场转化的完整生态体系。这种"科技+产业"模式为沙特等国家提供了可复制的发展范本。
沙特方面对此次论坛给予高度期待,在经贸关系持续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与中国的农业领域协作。通过引入中国在生物育种和智慧农业领域的先进经验,沙特正加速实现"2030愿景"中关于粮食安全的目标。双方共同探索的跨境供应链解决方案,将有效提升中东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
论坛前夕,沙特代表团通过实地参访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直观感受航天育种与智慧农业的技术突破;在美团总部探讨数字化供应链如何重塑农产品流通格局;并与阿里巴巴集团就跨境电商平台助力沙特农产品出口展开深度对话。这些务实交流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论坛不仅创造了超40亿美元的签约规模,更通过技术输出、模式创新和市场协同三个维度,搭建起中沙农业合作的新框架。未来双方在绿色技术应用与智能装备研发等领域的持续探索,将推动两国农业产业向更高水平现代化迈进,同时也为全球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