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中国与巴西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深度合作持续释放积极信号。通过联合建设科技小院、推广先进农机装备以及推动数字化转型,两国正探索出一条适合发展中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创新路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农业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高校与巴西政府及本土机构共同启动了两项关键性合作:在巴西共建两家科技小院,并以此为核心构建多主体协同平台,涵盖联合实验室、农机企业、示范农场等。这一模式不仅整合了技术研发、生产推广和本地化适配资源,更实现了农业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目前,17家中国企业已向巴西提供62台中小型农机及60余件大数据系统装备,覆盖家庭农业生产全流程需求。通过科技小院的实践,巴西农户直接获得了增产增收的技术支持,部分试点地区产量提升显著,农民收入增长超预期。
巴西家庭农业长期面临机械化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挑战。中国提供的中小型农机因其适应性强、操作简便的特点,在巴西小农户群体中快速推广。数据显示,当前已有数千户巴西农民开始使用中国制造的拖拉机、播种机等设备,并通过配套的大数据系统实现精准施肥与病虫害预警。一名当地农户表示:“过去靠经验耕种,现在用中国的技术能实时掌握土壤湿度和作物长势。”这种技术赋能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推动了巴西农业向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中巴农业合作的示范效应已辐射至整个拉美地区。通过共享科技小院模式经验、联合研发适应热带气候的农机装备,两国正为区域内的家庭农场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解决方案。巴西官员指出:“这种合作不仅解决了本国农户的实际需求,更为拉美国家探索可持续农业发展路径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双方计划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在农机本土化生产、绿色技术推广等领域深化对接,共同开启双边关系的“黄金50年”。
此次中巴农业合作的深化不仅为两国农民带来切实利益,更在全球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树立了南南合作的新典范。通过科技赋能与资源共享,双方正将小农户的发展潜力转化为区域经济振兴的动力源,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