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县域工业生产中,叉车作为特种设备因使用频率高、风险点多成为安全管理的"痛点"。针对这一现状,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推行"四由"监管模式,通过系统性治理和长效化机制建设,有效破解了叉车安全监管难题。自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县已完成444家使用单位、949台叉车的全面排查工作,发现并整改隐患355项,新登记注册叉车达94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成效显著提升。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叉车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监管部门通过深度分析日常监管数据,系统梳理出企业安全管理意识薄弱、操作人员流动性大、老旧设备使用率高等关键风险因素。针对"重效率轻安全""资质不全车辆带病作业"等典型问题,开展全覆盖隐患筛查行动,重点核查叉车登记注册、定期检验和操作人员持证情况,确保实现应登尽登、应检尽检、应持尽持的监管闭环。
创新推行"靶向式"行政指导模式,根据县域磨料磨具、集装箱拆解等特色产业分布特点,分区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题培训。通过"理论+实操"双轨教学,在企业厂区设置流动课堂,组织专业教员现场演示叉车操作规范。这种将培训服务前置到生产一线的做法,有效解决了从业人员取证难问题,累计完成近千人次的技能培训。
建立市场监管部门内部联动机制,整合执法骨干与技术力量组建专业检查组,并联合检验机构成立流动检测队深入企业车间开展设备检验。通过明确"两有证一检验"核心标准(使用登记证、作业人员资格证、定期检验合格证),形成"监管单位督导+检验机构支撑+企业自查整改"的协同治理模式,破解了基层监管力量不足难题。
构建"排查整改验收回头看"全周期管理流程,对未登记叉车、超期设备等违法行为实施动态清零。通过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推动建立设备台账数字化管理系统和人员培训长效机制,确保隐患发现一处整改一类。同时将叉车安全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形成持续改进的监管生态。
通过"四由"思维的系统化应用,莒南县市场监管局不仅实现了叉车安全监管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更构建起企业自律、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安全管理新格局。这种以问题为导向、注重源头治理与长效建设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为县域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式,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同时有力护航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