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新城西门村,葡萄不仅是这片热土上的自然馈赠,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通过品种改良、产业延伸和文旅融合三管齐下,这个以葡萄种植闻名的村落正走出一条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2023年全村葡萄及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千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较五年前增长超40%,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新图景徐徐展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葡萄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作为吐鲁番的农业名片,葡萄曾长期困于“低价竞争”。全村2700亩耕地中1900余亩种植葡萄,但传统品种“无核白”最低售价仅2元/公斤。为打破困境,村民率先引入“蓝宝石”等新品种并探索科学管护技术。两年后,改良后的葡萄以每公斤25元的高价迅速打开市场,带动全村360余亩耕地完成品种升级。如今,“波尔特”“深红无籽”“黑美人”等优质新品种陆续推广,种植户收益较传统模式提升10倍以上。
产业增值离不开链条延伸。2018年落地的葡萄干精深加工企业通过标准化生产,将鲜果加工能力提升至每年8000吨,并辐射哈密瓜、红枣等本地特产。该企业在保障村集体70万元/年的稳定租金收入同时,为8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与此同时,电商新业态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2023年落地的电商平台通过直播销售模式,将葡萄干打造为核心爆品,构建起“收购—加工—线上直销”的完整链条。
以“坎儿井文旅综合体”为依托,新城西门村创新开发葡萄主题旅游场景。通过改造特色巷道、建设家庭客栈等举措,成功将葡萄文化转化为消费吸引力。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12.5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收入超300万元。村民不仅在田间收获果实,在庭院中也搭起“致富舞台”——50余家家庭小客栈的兴起,让葡萄产业与文旅经济形成良性互动。
通过品种升级夯实根基、以深加工延伸价值链条、借文旅融合拓展消费场景的新城西门村实践表明:传统产业振兴需要跳出单一生产模式,在科技创新、品牌塑造和跨界联动中实现质效双升。当一串葡萄承载起种植、加工、销售与旅游的多重价值,这片热土上的乡村振兴故事正在续写新的篇章。